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科学时代

作者:仲渊2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零五章 军工局未来发展!

书名:我的科学时代 作者:仲渊2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9

金身已塑,掌声如潮。

这是属于庄前鼎和余华的荣誉时刻。

片刻过后,会议室内掌声落下,两张来自于边区银行的特制支票,交到了两人手中。

余华获得电渣重熔技术90%份额买断费用,105毫米榴弹炮技术60%份额买断费用,换算大洋为13.5万大洋和6万大洋,共计19.5万大洋,庄教授获得电渣重熔技术10%份额,105毫米榴弹炮技术40%份额,共计5.5万大洋。

余华拿到支票之后,倒是没什么想法,只是微微感慨时代的特性,如果放在五十年代的话,组织上面可不会奖励如此之多的现金,仅有荣誉和高职位以及极少现金奖励,但现在当真不同。

千金买骨,吸引人才。

尽管荣誉和职位固有吸引力,可古人云,财帛动人心。

金钱的魅力可以说是无穷的。

毫无疑问,这笔堪称天文数字的技术买断费用,对任何一名从事科学领域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鼓舞力,只要传出去,会极大程度提升军工局技术人员的研发积极性。

庄教授没有推脱犹豫,坦然收下银行支票,这笔钱对他个人而言不重要,毕竟氧气顶吹转炉的3万大洋技术费用已经满足所有需求,但对于整个科研队伍而言非常重要,他必须给队伍竖起一个榜样。

身居高位,你不拿,我不拿,下面的学生怎么拿,怎么进步?

难道真要靠爱发光发电?

拿了合理合法的技术买断费用,以此给学生队伍作出榜样,让他们亲眼看到丰厚回报,如此,学生队伍方可长久。

伴随着庄前鼎和余华获得极为丰厚的技术报酬,从现在起,电渣重熔技术和105毫米榴弹炮技术正式归属于根据地军工局。

「表彰奖励的事情就到这里,今晚会在总部为庄教授和余华举行小型庆功宴。」

李强合拢绝密文件,而后取出一根香烟,点燃,抽了一口,面色严肃而认真:「接下来讨论关于军工局未来发展的事情,现如今,105毫米榴弹炮项目已获成功,重要武器节点被打通,按照重武器研发计划制定的目标,我们将在两年内完成剩余三个重武器项目,达到全面构建重武器生产体系的水平,我想问的是,两年之后该如何发展?」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当前军工局总体发展态势极其良好,全面超越苏区时期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与东北军时期处于巅峰状态的沈兵不遑多让,仅有总规模和总产量的差距,技术层面和武器装备性能反而更加先进。

而在接下来两年内,军工局将会达到"全面构建重武器生产体系"的高度,届时,中华第一兵工厂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然而,随着日寇铁蹄不断进犯,外部环境愈发恶劣,身为军工局负责人的李强不得不思考关于未来发展的事情。

立足当下,思考未来。

军工局日后的路,该怎么走?

话音如流水般传遍会议室,众人静静聆听,陷入思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带有战略性质,唯有站在军工局的角度,以战略高度进行思考。

会议室内小声议论,各部门负责人眉头紧锁,全都掏出人民牌香烟抽了起来,借助香烟思考问题。

庄前鼎也在思考,先前来总部的路上,他就和李强聊过军工局该怎样发展的问题,但没有结果。

余华对于这个问题保持沉默,秉承不掺和任何政治问题的原则,至于问题本身,自有答案。

「大家不要拘谨,这不是一言堂,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我们讨论完善整理成文件再上交。」李强吐出一口白色烟雾,目光锐利:「我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在达到构建重武器生产体系之后,我认为可以仿制苏联坦克。」

此话一出,众人身躯一震,下意识挺直。

「坦克性能不用追求先进,只以超越日军坦克性能为目标即可,我们的第一代坦克以成熟的苏联坦克技术为基础进行仿制,争取在三年内实现自主制造坦克的目标,从而为我军组建坦克部队提供装备基础,同时进行自主研发设计,避免过度依赖苏联。」

仿制苏联坦克!

大炮,坦克,飞机。

这是军事工业领域永远绕不开的三个热门话题,亦是军队永远绕不开的三个话题。

李强考虑过,两年之后重武器生产体系顺利建成,便为生产坦克车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如果能够获得苏联成熟的坦克技术,那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仿制生产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不仅仿制,更要自主研发设计,从而建立一定水平的装甲兵器工业体系。

第一代的坦克性能无须追求先进,什么大口径,什么重型,什么高防护,这些统统不需要,只要超越日军坦克性能即可。

众人闻言,脑海高速运转思考仿制苏联坦克这一目标的可行性,余华若有所思,转头看向庄前鼎,双方对视,轻轻点头,对这个想法持肯定态度。

仿制苏联坦克大有可为!

「有了装甲部队,部队战斗力将会再上一个层次,如此,我们才能在后方安安心心的搞生产搞发展。」李强说道。

庄前鼎思索其中关联,说出自己的看法:「李局长,我们该选择哪款坦克?另外,苏联是否会给我们成熟的坦克技术?」

作为陆战之王,坦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落实到实际层面,则需要权衡考虑。

选择哪款坦克为仿制目标?

其次,苏联会给这款坦克的完整技术吗?

「暂不明确选择哪款坦克,我对坦克了解不多,我们需要派遣一个代表团队前往苏联进行考察。」李强回应道:「至于苏联是否会给技术……我认为有概率会,毕竟组织关系和身份摆在那里,庄教授,假如苏联拒绝援助坦克技术,我们是否有能力研发生产坦克?」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部分,坦克研发和坦克制造,我们主要欠缺坦克研发方面的能力,缺乏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研发经验和设计团队,如果要自主研发的话,基本属于从零开始。」

庄前鼎闻言,点了点头,给出专业方面的回答:「而坦克制造则不用担心,火炮、发动机、车体均具备制造能力,火炮选用40毫米防空炮作为主炮,发动机采用300匹柴油发动机,车体悬挂采用世界上成熟设计即可,整个自主研发设计的开发周期大约五年左右。「

坦克研发层面,根据地能力为零。

坦克制造层面,根据地能力尚可。

想要自主研发生产坦克,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我明白了,关于仿制坦克的想法先记录在案,陆远同志,你是总务科科长,总揽局内常规事务,你谈谈自己关于未来发展的想法。」李强闻言点头,仔细思考,接着目光看向陆远,说道。

陆远听闻,深呼吸一口气,目光看向众人,正声道:「我的想法是维持现状,夯实基础。」

话音落下,众人目光顿时投向陆远。

嗯?

余华没想到陆远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略微精神,等待对方详细阐述。

「我主观认为接下来因外部形势的极具恶化,我们无法安心搞生产搞发展,之所以作此论断主要有两点,第一,我个人对山西局势持悲观态

度,日军凭借同蒲线源源不断获得后勤补给,突破忻口防线拿下太原只是早晚的事情,最早一个月,最迟不过三个月,太原失陷,同蒲线沿途所有城市均会沦陷,届时日军距离我根据地仅黄河天险。」

「二,随着我军部队展露出大量各类新式武器,我军工局的强大军工生产能力将会彻底暴露敌人眼中,如此,我们便是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军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派遣飞机大举轰炸根据地,影响我军工局生产工作,南京方面则会进行全面封锁,并在暗地里安排特务搞破坏。」

「在此前景之下,我们军工局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尽可能增加维持重武器生产能力,并夯实基础,竭尽全力保障武器弹药的生产供应。」

陆远站了起来,面向众人,详细阐述自身想法内容。

如果说局长李强关于仿制苏联坦克的想法是开拓进取,那么,陆远的想法则是守成活下去。

两年之后,军工局建立的重武器生产体系无比珍贵,来之不易,在外界形势极具恶化的情况之下,唯有尽可能维持重武器生产能力,不断夯实自身基础,方有长远未来。

活着!

努力活着!

这比什么都重要。

此话说完,会议室内陷入安静。

李强细细思索,在场所有人全都陷入沉思,陆远提出的想法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切切实实会发生的事情。

日军轰炸,南京封锁,双方破坏,这些可不是天方夜谭。

「我认可陆远同志的看法,当然,维持现状夯实基础与仿制苏联坦克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冲突。」这时,余华出声给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2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