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顽贼

作者:夺鹿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一十一章 山西乱

书名:顽贼 作者:夺鹿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四月的云州边外。

秃鹫在燕山山脉上空盘旋,偶尔将巨大阴影投向草原。

野外行营,身着绯色圆领公服的付仁喜,在十余家丁、吏员的簇拥下立马营门外。

看着不远处,走出辕门迎接的大元帅刘承宗,付仁喜混身刺挠,大袖里的手攥着一副蒙面黑巾。

他也不知道为啥,在心理上就总觉得,见刘承宗是应该戴好蒙面巾的。

不过此次会面,属于公派,是总督梁廷栋派他过来的,因此倒不必藏头露尾躲躲闪闪。

刘承宗出营迎接,也没显得有多热情,只是公事公办,不咸不淡的让人将付仁喜携来的礼物收好。

教付仁喜心里还有几分诧异,心说这也不叙叙旧?

不过片刻,刘承宗就派人将其请入帐中。

等进了帅帐,刘狮子脸上的表情才活泛起来,拍拍付仁喜笑道:“这官衣不错,都穿上绯袍了,刚才在外面倒不是生分,你身后家丁吏员,我也不知多少是总督的人,担心给你带来麻烦。”

“那倒……”

付仁喜本来没当回事,他心说这年头的大明将领哪个还没点儿毛病啊?

他付仁喜,在中三边这山西三镇里,手下之精锐,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都是头号战将。

别说他只是跟刘承宗比较熟悉,他就算是刘承宗旧部,朝廷,尤其是总督梁廷栋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不过大话到嘴边,付仁喜还是没说出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拱手道:“多谢大元帅体恤。”

他笑道:“梁总督多想,对我倒没啥麻烦,只是家丁都是老泰山的家兵,他不了解大帅为人。”

刘承宗已经从高显那听说了付仁喜娶孙氏女的消息,点头笑道:“怎么,如今不练火器兵,又用上地主团练了?你付大帅这是多才多艺啊。”

二人说笑几句,早前经年未见的生分消除,付仁喜也就自在了起来。

他一脸大帅你不懂的样子,认真道:“在下此来,就奉了梁总督的命,希望大帅给句实话,数万兵马驻扎塞外,是要打山西?”

“我打山西?”

刘承宗一副看傻子的样子看付仁喜:“要打早打了,边墙连东虏都拦不住,难不成还能拦住我?”

付仁喜听了这话,就彻底放心了。

他其实比刘承宗更相信这句话。

刘狮子心里想的是术业有专攻,边墙拦不住东虏,但没准真能拦住他。

八旗军是专攻城墙的,人均厚背开山刀斧头、铁钩子、四根钢钎、四十根绳子的爬山扒墙装备,咱元帅军是真没做这准备。

咱练的是骑上马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长城完全没在假想敌的考虑范围之内。

甚至刘承宗在陕西的时候,那大明修的二道边墙一度在帮他阻碍边军行动。

谁家好汉整天琢磨刨祖宗修的城墙啊,咋的,我要出去啊?

即便刘狮子如今在长城外边,他都打心底里不觉得长城是拦他的,甚至在野外待久了,远远看见长城心里还会生出点安全感。

家在那边呢。

看见长城,就知道离家不远了。

而对付仁喜来说,他此次前来,其实是刘承宗前番向梁廷栋传信,以顺义王杨麒的名义,索要邸报塘报。

梁廷栋知道传信的是刘承宗,刘承宗也知道,梁廷栋会知道是他。

假托杨麒的名义,就是个让双方都舒服的借口。

但梁廷栋不光准备了塘报邸报一堆报纸,给断了新闻的刘承宗补补课,还顺便把付仁喜派来了。

就为看看,刘承宗可信不可信,有没有攻打山西的想法。

没有最好。

如果有,就让他拿粮食、拿银子、拿药材,也别动手了,直接进来赈灾就行。

“大帅是有所不知,别说不会动的边墙,就是会动的边军,也拦不住。”

付仁喜这话听起来有点谄媚,但语气在刘狮子耳中更多的是悲哀:“疙瘩瘟,把中三镇和山西害惨了。”

眼下宣府、大同、云州,共有机动兵力二十四营,付仁喜的督标营在兵力上能排进前三,因为兵多,被人称作‘大营’。

而他这个‘大营’,实际上满编兵力仅有两千四百四十人。

论及战力,他从老丈人等代州士绅那弄来地主团练攒的督标营,更是三镇翘楚,就因为过去一年吃的饱、力气足。

而其余营兵,近二十营都因缺额缩编为一千五百人,就这,还有十几个营凑不齐,少则缺额四五十,多则短兵三四百。

坐骑更是要算上骡子、骆驼,才能补足七步三骑之数。

跟那些营比起来,付仁喜的督标营既有跟着他吃香喝辣的老兵,也有代州士绅团练兵,两千四百多人的编制,一千多杆长铳,光战马就有一千四百匹,算上骡子更是能摊到一人一匹。

就凭这个,当然是三镇翘楚了。

这不是因为他强,而是别人没地主士绅支持,疙瘩瘟这么一折腾,补给哪儿哪儿都跟不上,全乱套了。

实际上以他估计,这会儿别说刘承宗了,就算随便来个人拉出三千号人,就能纵横山西。

付仁喜提前疙瘩瘟,唉声叹气:“北边乱套,南边也完蛋,平阳、潞安二府又闹了白莲教……”

白莲教?

刘承宗不自觉地微挑眼皮,听起来山西乱套还有他的功劳呢。

一听是这么个情况,他神色复杂地问道:“山西闹疙瘩瘟,还没结束?”

他心说不该啊,潼关是个关口,应该比其他地方都严重,但即便如此,过年前后,关内关外的疙瘩瘟就渐渐消停了。

根据张天琳的观察,疙瘩瘟在潼关以东的塬上消失,并不是疙瘩瘟害怕春天,而是染病的跳蚤、老鼠、人,在过年前后基本上都没动。

一直不动是死了的,没死的过年前后也不乱跑,外边怪冷的,还有流贼土寇乱窜,所以都待在堡寨里,染病的源头没了,病就没了。

山西按说情况也该差不多才对。

“结束了,但去年的地荒了。”

付仁喜两手一摊:“地主士绅乃至佃户,都在庄子堡子里,全看往年经营,往年经营的好,这会日子还能过;经营不好,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但自己有地的农民……”

付仁喜摇摇头:“上个月,吴巡抚还给朝廷上奏,多县报告人相食,希望皇上拨款赈灾,皇上刚拨了三万五千两,还他妈没送到,东虏鞑子就犯边了。”

听着他的叙述,刘承宗的眉头皱得很紧,问道:“巡抚是吴甡?”

付仁喜点头。

“难啊,当年他请了十万两银子到陕西赈灾,一发到地方就被瓜分干净……但杯水车薪也得赈,有一石粮落到饥民口中也算好事。”

刘承宗对吴甡五年前在陕西赈灾的事,比较清楚,知道这是个能吏。

但陕西当年的灾害根本不是十万两银子能解决的。

说白了,虽然旱灾很严重,旱灾是人为能解决的事。

当年真正让陕西雪上加霜的是他们这些哗变饥军,把陕西砸了个稀巴烂。

甚至吴甡那十万两里,还专门拨了四千两修刘承宗扒烂的驿站,结果刘承宗虽然走了,高迎祥随后从狮子沟里出来,又把驿站毁了一遍。

付仁喜正要说什么,就听刘承宗问道:“山西的粮,什么价?”

“太原城,一斗小米七钱银。”

一石就是七两。

五千石粮,按大口三斗、小口一斗五升的赈济量,差不多够两万饥民消耗一月。

付仁喜没把这些话当回事,只是摇头道:“本来是一斗五钱,东虏破关的消息一出,粮价翻着往上涨,他们也不看看,山西现在有啥好抢的,东虏都不稀罕抢,他们还涨粮价。”

“听你这意思,阿济格破口后没劫掠山西?”

他是记住阿济格了。

这家伙在边外给他放完狠话就拔腿跑进边内,刘狮子可太想逮住他了。

“掠了,从云州入边,沿途乡野残破,他们没弄到什么收获。”

“其攻云州、赤城、样田、长仲地诸堡也没打下来,唯独雕鹗堡。”

付仁喜摇摇头:“被炮打死了很多人,东虏恼怒,三股合攻,放火烧了城楼,搜刮难民用筒车凿墙,趁机登城,屠了堡子。”

“雕鹗堡?”

刘承宗没听过这个名字,转头在帐中舆图上寻觅,沿着付仁喜说出的堡垒位置依次排列,道:“东虏是想进怀来?”

雕鹗堡在龙门川西边,守着怀来的东北大门,也扼守延庆去往宣府的必经之地。

“可能是想经宣府进山西蔚州,不过被打疼了,打下雕鹗堡就在城下焚烧尸首,将骨灰装入口袋,转道向东去了延庆。”

“用袋子装骨灰?”

刘狮子心说,这抢劫用的口袋,还挺多用途。

付仁喜点点头,不知刘承宗为何对这事如此诧异,只道:“他们死了人,不愿叫官军得了首级,便将尸首就地焚毁,分了骨灰装口袋各自带回。”

“我听说,若战情紧急,来不及放火焚毁尸首,东虏就会把阵毙死兵脑袋割下来带走。”

付仁喜摇摇头,脸上露出了想笑又不忍心笑的复杂表情,道:“王朴跟我说的,说以前打过一场小胜,东虏将尸首带走跑了,他追到宿营地,只留下几十具无头尸身,等到兵部录功,看没衣服没脑袋,说他杀良冒功。”

“到底是杀良冒功,还是东虏自己割了自己脑袋,反正那些没脑袋的也不会说话,只有王朴自己知道了。”

说着,付总兵叹了口气,突然问道:“我听说大帅那边不论首级功,那如何评定将校功勋?”

“不一样,我这一直扩编,录功主要靠……凑合。”刘狮子想了想,斟酌用词,也没想到好的:“只要能打赢。”

元帅府以战胜记录将功,而对于基层士兵,则由其小队三名主官负责。

这种比较粗糙的记功方法,其实还没首级功科学。

会有杀良冒功这个词,本身就说明有制度、有律法、有调查、有惩处。

元帅府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制度上保证军队抢劫的效率。

毕竟面临环境与情况不一样,大明用他们的方法立马散架,他们用大明的法子也得直接完蛋。

付仁喜对这事好像触动挺大,问道:“那打不赢呢?”

“打不赢的仗,为啥要打,那就不打,跑,不行就流窜。”

刘承宗对这事看得开,说到底还是有控制军队的底气,底气不仅有自身材力威望,也有元帅军外部始终没停的威胁。

付仁喜闻言乐了,拱手道:“哈哈,大帅快人快语,不打难胜之仗,与大同总兵王朴战法相似。”

刘承宗正将舆图揭下,以推测金军的进军方向,随口道:“你和王朴很熟?”

“实不相瞒,他是我以前最想效力的长官。”

“噢?”

刘承宗奇道:“我没听说王朴有什么特别之处,好像没立过什么大功。”

付仁喜对此并不认同,解释道:“他也是乡党,绥德卫的,其父为万历年间大同总兵王威,少年从军打北虏,天启年就已是山西正兵营坐营了,后来去辽东、京营,没在陕西打仗,大帅跟他不熟倒也正常。”

“这个人很会打仗,而且任劳任怨,朝廷指哪他就往哪去。”

刘狮子笑道:“这不曹文诏么。”

“不一样。”

付仁喜也乐了,摇头道:“他俩都不在路上故意耽误时间,但曹文诏是到地方就打,王朴是到地方先看看,只打能打的仗,若是胜算不大,他就担着罪责避战,有机会就自己撤了,伺机再战。”

他没说的是,这个毛病,其实是王朴带京营以后养成的。

因为营里勋贵成群结队,那些兵没死,就算跑了退了,也有一万个三姑六爷给求情。

万一打仗死一半,还回不回京师了?

“所以当他的兵舒服啊,吃些行军的苦,不怕枉送性命。”

当然了,付仁喜现在跟王朴的关系是同僚,已经没那么喜欢王朴了。

他更喜欢曹文诏、邓玘、左良玉那种扑上去就打,打不过就死的狠角色当同僚。

刘承宗在舆图上做着标记,抬头道:“他这么干,早晚是被活剐的命,怎么打仗不是他说了算,这是找死……你可别学他。”

说罢,他指着舆图道:“东虏进了延庆,那接下来就会打居庸关,进京畿,多半不会从宣大出口,我也要移师东面。”

“你们这些山西军队都该调进京畿勤王了,回去告诉梁总督,我无意攻打山西,让他专心御虏,另外。”

刘狮子用手点了点桌案:“你回去,替我派人找山西巡抚吴甡,他是赈灾能吏,让他给我一份山西赈灾的章程,或是将赈灾事务编部书,送往韩城,让左懋第拿给我。”

“作为交换,若山西赈灾需要,可叫他遣船队至韩城买粮,赈灾是善事,我的粮草虽然不多,三五万石,匀得出来,三……算了,就二两一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