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功

作者:下雨我带刀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章: 田埂的傻子,与初到村子的士人

书名:唐功 作者:下雨我带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那人怎么鬼鬼祟祟的?莫不是来田里偷粮食?”

“在哪?”

“那!”

“嗨,别管那人,你刚来不懂,那人叫伏子厚,是伏家二郎之子,今年十三,天生脑子有问题,是个傻子,每年入夏,都会起早贪黑的来到田野间,说什么田间有金山银山!别管他,村子里的人都说,都是他父亲成为商贾,他才遭到报应……”

在一个规模很大的村子外,在一片片耕田旁的小道上,三个手持佩剑的男子闲聊着,目光看着不远处,在田间杂草走动的人影。

“真可怜!听说那伏家原先家境不错,怎么就突然有人做商贾?”

“谁知道呢!反正做商贾的,都没一个好东西!”

“走,别管那傻子……”

随着一名男子摇摇头,三人便继续巡视耕田。

而在三名男子走后,耕田旁,那名在三名男子眼中的傻子,挠了挠有些凌乱的头发,紧接着一屁股坐在田埂旁的草上,直接躺下去。

“唉!三万分之一,靠一个人,这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找到,更别说还要去最南边找那三十万分之一!天呐,我放弃了!”

伏子厚闭上眼睛,被青草刮花的脸上,满是疲惫,眼中尽是绝望。

连伏子厚都记不清这已经是第几年,从一千四百多年后,回到这大业年间,伏子厚这些年一直都没有放弃‘水稻’这个天下利器。

不过单靠一个人,这实在太过渺茫!

自己那个手持‘谷本’,成为贞观盛世大功臣,一劳永逸得到功名利禄的梦想,怕是遥遥无期。

至于说出去,让更多人一同寻找,以伏子厚的年纪,要么继续被当成傻子笑话,要么就被当成妖言惑众之人。

总之,没一个好下场!

伏子厚时至今日都还记得,当父母听到他的话,一把年纪的父亲,以及一把年纪的母亲,那担忧的眼神。

“难道真要过两年,跑去太原?可这要名分没有名分,要背景没有背景,不提以那些人的身世,就是自己,说话都没有什么分量!”

“如今天下大乱,从不差说得头头是道的士人,更不差一个个献出高策的谋士,真正差的是,说出来还不被对方抓起来,用于向朝廷证明忠心的‘义士’!更别说,要用什么理由,说服父母!”

伏子厚一边想着,一边随手从身后拔起一根小草,咬在嘴里,也就是四下无人,才能这般放松。

在这个时代,仪容仪表,很是重要,何况伏家还是一个没落的寒门。

“少家主!!!”

忽然远处隐约传来喊声,伏子厚这才回过神,听到似乎是刘老的声音,这才起身,紧接着便看到村口那里,有个年迈的身影正在四处张望。

“刘老!在这!”

伏子厚起身拍拍屁股,最后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四周耕田。

“呸!爷不伺候了!”

说完,伏子厚丢掉嘴里的草,直接头也不回的离开田埂。

片刻后,回到村口,看着偶尔来往的村民,一个个怪异的眼神看向自己,伏子厚早已经习惯。

“少家主,如今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在外,切记要当心!”

一个手持佩剑的六十多岁老人,上前来到伏子厚身旁,轻声说道,一番话,既是叮嘱,也是关心。

看着年纪才十三岁,那略微稚嫩的脸颊上,到处都是细小的划痕,作为伏家二郎伏瑞的家仆,刘老十分清楚,少家主绝非村民口中的傻子。

那起初不过是被其伯母说出去金山之言,而后又被村民口口相传,夸大而已。

在伏家真实的伏子厚,自小懂事,从不让其父母担心。

不过,看到伏子厚衣着凌乱,头上还有杂草的模样,刘老心中其实也一直不明白,为何少家主对耕田如此执着。

“嗯,以后不去了!”

伏子厚点点头,叹口气,有些落寞。

“刘老稍等,我要把杂草弄干净,不然又要被阿娘训斥!”

话音落下,看着年迈的刘老也抬起手,帮着去掉头上的杂草,伏子厚没有拒绝。

刘老曾是一名剑客,年少时正值南北朝,天下动荡不安,年少刘老梦想着能习得一身本领,领兵结束乱世,平定天下,北击外寇,名存千古。

所以在刘老的父亲过世后,年少的刘老便耗尽家财,四处求师,苦学武艺,然苦练十载之后,正准备一展拳脚之时,却不曾想,时逢隋朝兴盛,天下大定!!!

就连北边的突厥也在隋朝名将长孙晟的计谋下,不费兵戈便四分五裂,战乱不止,无论大小卑贱之部落,皆惧于隋,奉隋为主上……

如此二十余年过去,当天下再次大乱,毕生专研武艺的刘老却发现,自己已然失去当年锐气。

在二十年间,年少时所散家财之举,也埋下祸端,为了生存,刘老不得不为富贵人家左右,数十年间,早已落下一身暗伤。

直到三年前,当今隋朝国君杨广,下令募兵,征伐高句丽,不甘心的刘老方才决心再次试一试,于是孤注一掷,投身入伍。

结果,伏子厚的父亲便是在寒冬中,把刘老的性命捡回来。

身体的暗疾与沿途的颠簸,在隋军大败后,刘老已经无法跟随大军返回中原。

许是心死,为报救命之恩,刘老没有嫌弃伏子厚的父亲是商贾之身,一直留在伏家,这三年来,以报恩为由,不承师徒之名,却一直全心全意的教导伏子厚武艺,其中剑术、弓射、马槊这三样最是重中之重。

不过比起刘老在伏子厚身上看到天赋与希望,伏子厚却没有什么上马平天下的想法,这让每次劝说伏子厚日后入隋为将,领兵立功的刘老,都连连叹息,直言不解伏子厚日后的志向,到底是什么。

天空之上,白云飘荡。

待伏子厚与刘老清理好杂草,回到村中,已经快要日落,说是村子,可其中居住的户口,不下一千,并且还不断有外人搬来居住。

自从杨广继位为皇帝,举兵戈,兴民力,每年死的人百万计,天下早已叛乱四起,隋幸有名将张氏张须陀、周家、来护儿一族等名将、世家镇压。

然而国虽在,民却四处逃亡,为躲避征役与灾荒,四处逃窜。

伏子厚所在的村子,便是因为村中族正,是赵姓,与淮阳太守赵佗是亲戚,也就是所谓的有关系,于是从起初的数十户,在短短两三年间,逐渐变成超过千户的村落。

“你们听说了吗?皇帝被突厥围困在雁门!”

“真的假的?这怎么可能?突厥何时有如此大的胆子?”

“这还有假?如今县吏在颁布诏令,征调人马赶赴北边,听说其赏赐……”

方才回到村中,伏子厚便与刘老听到一些村民聚在一起,谈论着从县城里听到的消息。

伏子厚一边走一边听着那些村民的对话,面露思索,比起那些村民所知道的事情,伏子厚心里更清楚,杨广被围困在雁门,最后还是依靠义成公主杨氏设计,方才脱困。

思索间,伏子厚突然听到身旁传来叹息声,转头看去,便看到刘老那幽怨的眼神,似乎是无奈,似乎又有些惋惜,这让伏子厚不由得无奈笑起来。

“刘老,厚方才十三!你也不担心去战场,剑戈无眼!万一厚有个三长两短!您老不愧疚吗?”

伏子厚说道。

得知刘老的遗憾,故而伏子厚心里十分清楚,刘老眼下这是恨不得他立刻提戈上马,去雁门杀敌立功,闯出一番名头。

可比起年迈,思想已经有些固化的刘老,伏子厚却十分清楚,杨广昏庸无道,天下大乱,天下苦隋已久,隋必亡。

为隋将,便是与天下为敌!

被杨广害死的百姓,数百万计,他们的遗孤,遍布天下四处。

隋朝那些名将,能镇压王薄、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那些拥兵数万、十余万的贼首,但他们那些名将,却无法镇压天下各地的百姓。

更别说,伏子厚还知道,日后接替隋朝的李家,眼下已经在河东蛰伏,待日后李渊与次子李世民,前去太原之时,便是关中即将变天之日。

“少家主过谦!少家主武艺,老仆一清二楚!百年前,十五岁的侯莫陈崇跟随贺拔岳、尔朱荣讨伐葛荣,而后于泾州,一人单骑独自冲杀敌军,活抓万俟丑奴!类似这般猛将,百年间,比比皆是!”

刘老听着伏子厚的话,倒是比伏子厚更有十足的把握,甚至还给伏子厚举例子。

不过刘老的这番话不仅没有引来伏子厚的认同,反而只听到一声叹息。

“刘老,你看我像侯莫陈崇吗?”

许是已经说过太多次,刘老这一次却没有再回答这类似的问题,只是那眼神,依旧从未改变。

“嗯?”

走着走着,回过头的伏子厚发现,远处一个木屋外,似乎围着不少人,起初伏子厚也没放在心上,毕竟村子偶尔有新来的人这并不奇怪,然而目光不经意间,伏子厚却发现,木屋外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授学’二字。

“这怎么又新开一家教书之所?这都是第几家了?这村子的孩童想识字的,都被之前的夫子教学,还有谁会来这?”

“来混口饭吃呗!这年头,就算识字的,也怕饿肚子啊!听说这新来的士人,名叫刘智远……”

木屋外,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原本与刘老经过的伏子厚,听到这些人的谈论,两息后,突然愣了一下,随后停下脚步。

而后,面色有些错愕伏子厚,在刘老不解的目光中,从村民的缝隙间,望着木屋,或者说,木屋内那隐约在忙碌的人影。

“刘智远?莫非是……”

伏子厚目光有些疑惑,呢喃间,似乎听到一旁的刘老询问,连忙转身摇摇头,只言是好奇。

不过离开前,伏子厚忍不住再次看向木屋一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