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二章、扬州赚钱扬州花

书名: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01-06 19:57

“兰先生放心,大家都盯上了的东西,本官可不会傻乎乎的去虎口夺食。

扬州府是一块宝地,除了土地之外,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说:矿产、渔业资源、商贸。

朝廷划拨的军费不足,地方政府又无力协饷,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拿几座无主的矿产,把战俘、囚犯塞进去开矿,自筹一部分军费,完全合情合理。

渔业就更简单了,内陆湖泊本官不与民争利,茫茫大海皆是无主之地。

为了弥补军粮不足,组织人手去海上捕鱼,谁还能够说什么不成?

商贸上搞钱,其实我们已经在做了。

目前在扬州城内收取的治安管理费,就是手段之一。

朝廷的驿站,不对民间开放,商旅也有歇脚的需求。

客栈酒楼的生意,永远都不会过时。

现在的拿地成本忽略不计,后续也不会有地痞流氓上来敲诈,这样的生意不愁没有合作者。

除此之外,码头航运也是不错的买卖。

小商客们苦于财力问题,无力养自己的船队,还要饱受匪患威胁。

若是有船队价格合理,可以保证安全运输,想来也不愁没生意。

……”

一口气说出了十几条赚钱方案,听的兰林杰是目瞪口呆。

每一条都精准踩在边缘线上。

如果被人针对,每一条都可能成为罪证,偏偏情理上又可行。

在讲究人治的大虞,这究竟算不算违反《大虞律》,一时半会儿兰林杰硬是没有搞清楚。

“大人,这些产业想要做起来,需要的投资可不在少数。

何况朝廷严禁官员经商,虽然您是为了筹集军费,如果被人揪住的话,怕是不好交代。”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以他的见识,着实无法判断按照李牧的计划搞下去,究竟有多少风险。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前期需要投入的金钱,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为军队筹饷是公事,按照官场的规矩,不能动用自己的钱。

“胡说八道,本官什么时候说要经商了。

这些买卖,自然都是商人在做,同本官没有任何关系。

唯一的关系是他们感念朝廷的恩德,自愿捐献钱财,资助朝廷编练扬州新军。

盐商可以报效朝廷,其他的商人自然也可以。

毕竟,军队练了出来,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

具体的问题,本官会和地方官员谈。

要么他们保证,按朝廷要求足额支付协饷份额。

要么就提供足够的方便,让我们自己想法子搞钱!”

李牧一脸严肃的训斥道。

这些事情可以偷偷的做,但绝对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能够在私底下搞到钱,把军队给练起来,天元帝不会在意钱的来历是否合规。

九边将门都在做走私买卖,在朝堂上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还是没有人捅出来。

不是大家意识不到这么干的危害性,怎奈朝廷财力不济,无法保障官兵们的日常军饷开销。

拦着不让前线将领自己想办法,隔三差五就要发生哗变。

估摸着不等敌人进攻,自己就折腾死了自己。

何况他还多套了一层皮,钱是商人主动报效过来的,可不是他做生意赚的。

谁敢拿这个问题说事,最先坐不住的是皇帝。

盐商每年报效三百万两,谁敢否决商人报效的合法性,那就是在动皇帝的钱袋子。

倘若朝廷财政好转,或许会有人去试图改变,但这是未来的事情。

最少短时间内,肯定是看不到的。

大虞的官僚系统,就是一个巨型吞金兽,再多的钱都能够消耗干净。

相比单纯的拿饷,李牧更喜欢自力更生。

财务上实现了自给自足,才能够在指挥上,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文贵武贱,本质上就是地方文官,控制住了军队的后勤。

物资上受制于人,导致同层次的武将,甚至高一个层次的武将,遇到文官的时候缺乏底气。

若是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大家都不是一个系统,谁怕谁啊!

“大人既然有了全盘计划,学生这就放出消息,联络感兴趣的士绅商贾。

不过这些产业太多,一下子全面推进我们怕是忙不过来,学生建议先从矿脉下手。

趁着此时各方没反应过来,大人可以用征用练兵场地为由,先把无主的矿山占据下来。

朝廷下拨的物资不足,几个战俘营都饱受物资不足之苦。

大人可以用修建营地,需要劳动力为由,从战俘中借调一批青壮过来。”

兰林杰当即谏言道。

对李牧的运作能力,他是毫不怀疑。

厂卫那种龙潭虎穴中,都可以把人捞出来,搞定地方官自然不在话下。

官场就是人情世故场,只要不是直接谈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你说的不错,确实不能盲目推进。

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先得把兵给招募起来,有了兵才好去要钱。

先招募三千人,把军营的架子给搭起来,剩下的人员在一年内满编即可。

前期的经费,以本官的面子,想来扬州士绅应该会捐献一部分。

缺额的部分,本官先找汉和钱庄借贷,待朝廷给的经费到位后再偿还。”

听了李牧的话,兰林杰被吓了一跳。

在流行吃空饷的大虞朝,即便是京营都存在严重的缺额,满编的部队那是屈指可数。

事实上,大虞朝的一营兵马,没有准确定数。

少的只有三千人,多的能上两三万,大多数时间一营兵马就是一卫,共计五千六百多人。

李牧的这个营头,就是标准的一个卫编制,内部编制也和卫所一样。

“大人前期的费用可不少,朝廷承诺给的十万两筹建费用,实际到手可能会少一半,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不如把人员缩减一些,地方参将有三四千兵马,就足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钱庄的高利贷万万碰不得,敢借给……”

话说到一半,兰林杰突然卡住了。    在他的记忆中,扬州城就没有一家汉和钱庄。

现在突然冒出来,还把买卖做到自家大人跟前,明显不正常。

搞不好这家钱庄都还没成立,因为需要他诞生,所以才有的汉和钱庄。

本质上还是李牧自己垫付经费,打着钱庄借贷的名头,只是规避政治风险。

这种事情,在大虞官场上十分少见。

万一被突然调走,前期的投入就打了水漂。

就算后面的将领肯认账,能够还上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

“放心好了,就按本将的计划招人,钱粮都不是问题!”

李牧淡定的说道。

这次南下之行,他可是血赚了一笔。

不同于之前在京中,只赚了一笔辛苦钱。

这次情况特殊,锦衣卫东厂那边根本不需要打点,事情就提前办成了。

打点的费用省下来,直接成为了利润。

超额的利润,往往也意味着超额的风险。

原本他还在为怎么洗白这笔巨款犯愁,现在机会就送上了门。

左手套右手之后,钱变成债务,债务变成了兵。

同样的财富,作为金银带在身上的时候,每天都要提心吊胆。

既担心被人窥视,又担心被朝廷给查了。

变成军队之后,那就大不相同。

就算担心窥视,那也是别人担心。

最近几十年,大虞就没有哪一位实权将领,因为贪腐被拿下的。

皇帝不怕武将贪财好色,就怕武将钱色都不沾,一心只要一个好名声。

……

京师。

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之后,入阁之争的廷推,终于落下了帷幕。

拿着最后推举出来的名单,离开了文渊阁,庞亨升脸色阴沉的可怕。

并非清流党人一败涂地,恰恰相反他们在廷推中,再次大获全胜。

候选人中一半都是清流党成员,还是他最不想看到的人。

真要是让他们上位,清流追求的众正盈朝是实现了,那么正事也别干了。

到时候不光要和阉党斗,还要在清流内部斗。

“陛下,廷推活动结束了。

百官中呼声最高的是吏部尚书史元虎、礼部尚书裴学庆,以及在野的尹智铭和左鸿江。

上述四人皆德才兼备,任何一人入阁,都是我大虞之幸。

一时半会儿,臣拿不定主意,请陛下圣裁!”

庞亨升面无表情的说道。

“哦,居然还有在野的贤士。

不过朕似乎记得,这两位此前就在内阁任职,因结党营私才被罢免的。”

听了天元帝的话,庞亨升内心深处表示了认同,但身份却不允许他附和。

“陛下,尹先生和左先生最擅长教学生,所以门生故吏多了一点。

当然,他们的才华肯定是有的,不然也教不出那么多学生。

选他们入阁,也是众望所归。

不过史大人和裴大人也是朝中干将,政绩上多有建树,同样是不二人选。”

庞亨升不动声色的上着眼药。

想想也是搞笑,刚开始最想推清流党人入阁的他,现在反而成了清流党人入阁的最大阻碍。

没有办法,这两位都不在朝堂上,居然也能在廷推中获胜。

放这种政治斗争高手入阁,纯粹是在给自己添堵。

当初两人被赶出内阁,他庞某人也是从中出了大力的。

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家伙回乡之后,还是不安分。

靠着四处收徒讲学,宣扬轻徭役、薄赋税、免商税的仁政理论,获得了一大堆的士绅支持。

问题在于这两个家伙,纯粹是说的好听,完全不具备任何可行性。

大虞朝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此时还要搞那套仁政,就是不打算过日子。

道理谁都懂,可身处局中的时候,大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

莫说是下面的乡绅,就连朝堂上的官员,都有不少人认为,只要皇帝实施仁政,就可以天下太平。

圣贤书上都是这么说的,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这套教育。

具体怎么解决问题,圣贤书上没说,自然不用去想。

或者说因为自身的利益,让他们刻意不去想。

仁政能否有效不重要,关键是换人上来斗垮了阉党,他们这些清流党人,才能够拿到更多的位置。

在朝堂上的庞阁老、徐阁老,虽然也是自己人,但这两位的战斗力太弱。

遇到问题,居然想着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甩锅阉党。

在很多激进派看来,这就是一种背叛。

既然不愿意去斗,那就推爱斗的人上来。

鬼扯的理念能否实现不重要,只要搞垮阉党就行了。

到时候抄了那帮阉党的家,朝廷的财政问题,直接迎刃而解。

有人挑头之后,更多的都是盲从跟风。

甭管那么多,先试一试再说,万一成功了呢!

“爱卿说的不错,朝中不缺德高望重之辈,现在缺的是实干之官。”

说话之间,天元帝在吏部尚书史元虎、礼部尚书裴学庆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

见得这一幕,庞亨升知道自己过关了。

对内阁成员人选,皇帝明显早就有了想法。

尹智铭和左鸿江此时跳出来,纯粹是自取其辱。

他们的声望越高,天元帝就越不会允许他们入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