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人臣(GL)

作者:千代的爸爸 | 分类:同人 | 字数:0

97 第九十七章

书名:人臣(GL) 作者:千代的爸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4

98【建康七年】

王家回朝之后,曾经那些朝中的风云人物纷纷偃旗息鼓,陈鍄此刻才知道王允义的手腕比他想的还要厉害许多。王皇后的小产也让他怨恨加倍,陈鍄已经二十六了,只有做太子的时候得的这么一个孩子。陈氏家族经历了那一场浩劫,兄弟相残已经是家无近亲,到了自己安邦立国的时候,偶想起后宫才反省起那份冷清。如果王皇后真的诞下嫡子,自己收拾王家也不过就晚几年,如今却不曾想每天这样宝贝着还求不得,那份对王家的情谊就彻底淡了。

也幸好王皇后小产前魏池就已经做了祭酒,要真是恰巧靠后,魏池这官就连他自己也不敢要了。自己绝对不是王允义的对手,魏池还是有这点廉耻的。这次王允义没顺便把自己收拾了已经是走了大运。

朝廷中除了魏池以外深知王允义厉害的人不在少数。除了各位谏官以外,围困封义的时候,当政的高员们可都不敢出来拆王允义的台。要说例外也还是有的,那个升了侍郎的裴大人可能是要赌大胆,把自己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皇上这一边。

王允义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倒姓裴的,但他没有上疏,也没有命人上疏。正当大家以为王将军转性的时候,京查开始了。

这是三年一轮的京查,配不配当这个官,就在三月告罄之前便会揭晓,考优的升迁,良等的保官,下等的降职。

裴大人是良等,但是查着查着查出了点贿赂问题。

大家这才知道王允义的狠。

齐律明载:贪污五十两者,处斩。

处斩。

出乎意料,陈鍄给出了强硬的回应!这起调查立刻移交三法司会审,裴鹭云暗暗的松了一口气。毕竟三法司是三个衙门,王允义的手不可能伸得那么远,而且只要他在这块地盘上露出丝毫马脚,自己就有了转败为胜的契机。

可惜,年轻的皇上忽略了官场上的一件事情,像裴鹭云这样的高官,别说五十两,这是五千两也不为过。王允义正是料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京官,要像他一样洗黑钱是极难的,用不着他下黑手,只要狠狠地查,岂会只有五十两。之所以说是五十,那不过是让皇上产生一个错觉——只要移交三法司,三法司定会给裴大人一个清白。

不过,裴大人怎么会清白呢?

最焦虑的其实是三法司的诸位官僚,这其中的道理,他们再清楚不过了,办得好,那是理应当的。不过要是办不好么,不论是王允义还是皇上都够他们把命搭进去了。

魏池埋头处理她的国子监,这次在她的大力考核之下,国子监的监生们每有人再敢掺和这样的政治事件。没有监生,没有御史,朝廷安静得诡异。

久久没有头绪的三法司要求十三衙门会审,这下整个刑部怨声载道。皇上似乎也洞察了其中的奥妙,渐渐不安了起来。这次要怎样?又是一场捣糨糊,闹剧收场?

令三法司失望的是,这次陈鍄似乎有了新的想法,他撤换了自己的亲信林荣,命三法司借着审理此案。

林荣的退出让三法司深感恐慌,他们似乎已经感到自己成了皇上砧板上的鱼,要是还敢给王允义的面子,那么可能就要保不住命了。

审来审去过了一个月,三法司拿出了最终定案——裴鹭云贪墨银两三十八两,发配闽浙充军。

案件似乎到了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皇上和王家的冲突似乎是渐渐地往化解的方向发展。可就在三法司擦了把汗的功夫,解往闽浙的裴大人突然在路上暴毙。

暴毙的背后隐藏了太多含义,一场本以为过去的风暴此刻才是□。

有幸身处事外的魏池想到其中的缘由,不寒而栗。

正在欣喜的裴大人一定很后悔,早知道结果得这样早,那还不如判个处斩呢,至少还能活到秋后。怪不得当时三法司的判令一下来,兵部这边笑而不语,原来这是个大套子,等的就是你往里转呢。

随后是皇上的大怒,三法司参与此案件的人员没有一个幸免,全部外调离京,就连刑部的好几个重要的位置也换了人。

皇上,刑部,三法司,京查官员,无一不焦头烂额。但是旁观的静下心一想,这件事情谁都知道和王允义有脱不了的干系,但是就现在来看,这人正做壁上观。就连兵部也是如此——你们要查我们侍郎,给你们查,我们配合,你们抓了他,我们没有多说,你们把他充军了,我们表示赞同……至于他暴毙了,这关我们什么事?我们又不是郎中。

连着千丝万缕的王允义,一身轻松。

等皇上明白过来的时候,满朝已经恢复了平静,刑部的行政变迁动不了王允义的根基,王允义还是那个王允义,树大根深,无人可以动摇。

去年十月王允义在漠南坚守的时候,去年十二月王允义在漠南败仗的时候,今年除夕王允义带着残兵进不得进、退不得退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个空子如此之大,皇上不可能不钻。可惜可叹,即便这样还是一败涂地。

陈鍄清醒的认识到,握手言和的时候到了,缓回了气的王家不会再给他机会了。于是他不得不恢复了各种封赏,还亲自给王皇后过了生日。

四月抬头,春雨迟来,干燥冰冷的京城恢复了潮湿。新鲜亮丽的彩绸衣裳终于出在了街头,配着男子的彩扇,女子的彩伞,好不热闹。魏池深感自己大难不死,到靴铺里一口气买了五双春靴。选好了鞋子,魏池让陈虎先拿了回去,自己找了铺子旁边的一家小茶馆歇了。不多时,老板带了个人上来。

“魏大人。”陆盛铎行了个礼。

魏池赶紧起身让座:“尾巴走了?”

陆盛铎落了座儿:“裴大人都死了,锦衣卫还跟着你做什么?你还真当自己很值钱?”

魏池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我还以为都是皇上派的人呢。”

陆盛铎冷笑了一声:“不知你是什么造化,王允义竟然愿意先动裴鹭云,舍得放过你……啧。”

其实魏池知道,这次不是裴鹭云就是自己,这虽然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但是都是向皇上施压的借口。裴鹭云自然是不说,自己不留兵部多咋也是没有给王允义面子,至于自己的把柄么,那可比裴大人多了不知多少,动自己还能顺便收拾了燕王秦王,可见好处也是不少的。最终自己没被选中,是因为王允义真的还算有点良心么?

“我有几两重?哪里值得他亲自动手,更何况,我哪能掀起这么大的浪……你说呢?”

“你不相信那些锦衣卫是王允义派的?”陆盛铎冷哼了一声。

魏池一惊:“他不该!”

“没有什么不该,哪一天你坐到了某个圈子里,你也能叫得动……”

“不会、不会……”魏池摆手:“陆大人你脑仁儿进水了。”

陆盛铎没有再说,只是叹了口气:“别看着弹劾王允义的人那么多,真算拆他台子的只有两个胆大的。一个是裴鹭云,一个是你魏大人。皇上自然都想保,姓裴的官高位重,动起来难些,但是你也不容易,不论朝廷上的人怎么说,你到底做了一年燕王府的侍读,你背后就是燕王。燕王和你依旧走得近,王允义估计着皇上到底要先对付着他,不会这会儿去惹燕王,所以你也算是个有后台的。最终他还是选了裴鹭云,他暂时和王爷们站在一边。”

“短短几个月,我大难不死两次,可喜可贺。”魏池喝了一口茶:“王允义……不会真有……”

陆盛铎冷笑了一下:“不论他再怎样厉害,最后赢的依旧是皇上……”

“哦?”

“这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早悟透了这一点,他是准备要全身而退了……等他退了,燕王府可就要小心了。”

魏池想起戴先生让自己带给秦王的那些话,还有秦王对自己说的那些话。

处斩二字刺痛了魏池一次,暴毙二字刺痛魏池第二次。

临近晌午,茶楼的人愈发多了,魏池换茶的功夫,陆盛铎已经走了,魏池呆了一下,觉得跟耍戏法一样,匆匆往茶楼楼下的街上望去,一街红红绿绿的人,人以不知所踪,对案上的茶还温着。

魏池放下手中的茶壶又拿起——问了锦衣卫,问了王家军,问了燕王……但还没问漠南……特别是还没问祁祁格。

魏池像个傻大姐一样在小隔间里找了一番,连坐垫也翻起来找了,就像陆盛铎真会躲在垫子下面似的。最后累得气喘吁吁,趴到茶桌上像一条晾在岸边的鱼。

“又被耍了一次……”魏池打了自己几巴掌,对着门口喊:“掌柜!算账!”

下了茶楼,魏池就近找了一家小店随便吃了碗面,吃完了就自己乱溜达,走着走着居然绕到国子监来了。想到方向至少是对的,离翰林院也不远了,便随意走进去看看。

因为是小休,今天的监生特别少,除了进京学习又没有私宅的学子,其他人都溜出去玩儿了。也是……魏池心想,这一轮考试考得他们够惨的,这会儿还不跟得了赦令似的都散了?

瞿秋瑾这个人十分奇特,不论休与不休都在他的屋里呆着,要说他为国子监出了多少力,那还真说不过去,不过人家拼的就是那劲头,全年不休,至少感情上是好的。要不是瞿司业家财万贯,魏池真要怀疑这个人是带着自家书办来混三顿饭的。魏池路过他门口,想了一下,决定还是要进去打个招呼。

魏池进去的时候这人正拿了本正经书在看,瞿大人看到魏池进来,赶紧行礼,命仆人上茶。魏池才受了陆盛铎的刺激,这会儿敏锐得和东厂太监似的,一眼就瞄到桌案角落的那个汝窑迷彩瓷盅——看来老小子刚才正玩儿古器来着,魏池突然驾到,人家还没藏好。魏池此刻心情不好,于是便绕着弯子不给别人痛快,说话也不好好坐着说,总是有心没心的往案桌那边绕。瞿秋瑾嘴上和魏池唠嗑,心头却怕这人发现了自己的体己,于是三心二意,问牛答马,笑场了好几次。

魏池把人逗够了,心情舒畅,于是告辞。瞿秋瑾一颗老心也快被折腾得抽风,魏池前脚走他后脚就收拾东西回了。魏池躲在墙角看瞿秋瑾走得心急火燎,独自偷笑了一番。

京城的春脖子短,现在已经有点热了,魏池想到格厅那边安静,不妨到那凉快的地方去看看。学校就是这样,热闹的时候真是热闹非凡,连集市都比不了,但一放假就连个人影都没有了,一排排的桌子椅子空放在那儿,看得人慎得慌。格厅都没点灯,有点暗,大木桌使用多年,被这一代代学子的手磨得程亮。旮旯里还刻有不少调侃挤兑人的笑话,魏池看了几条,觉得国子监的学生果然比乡下学生有趣些。看着看着看到有个座子上刻了一句话: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这倒是上次月考的考题之一,想必是哪个作弊的刻在了这里,可惜这位学生显然不通篆刻,昧昧二字怎么都像是妹妹……正好讲案上还有笔墨,遂拿手沾了点,想了想,复道:哥哥你错矣。

写毕,自己先笑了一场。

出了阁厅就是碑林,这里头刻的是洪武二十八年之前的进士名单。先帝在的那会儿,翰林院还没搬到现在的地方,后来老院子拆了,地盘就并给了国子监,这些石碑最后就留下了。

魏池找了一会儿,找到了徐樾的名字——徐大人当年考得不错啊!可惜最后经混成了京外官……杜棋焕这个名字果然没有,早听说他是举人出身,看来不假。又随意看了一会儿,竟意外的看到个名字——陆盛铎?

同名?

还是说陆盛铎其实是前辈?一个进士怎么会?魏池拿手摸了摸那三个字,以为自己弄错了,但石碑冰冷,刻纹清晰。魏池又仔细看了一遍,无误。

魏池扶住额头清醒了一会儿,最后决定下次问问戴先生,即便给他点便宜占也要问出点底细来。

碑林后面就是前翰林院的旧址,这些年国子监的钱多,早把原地修得找不到原样了,只留下了小小的孔庙。孔庙外面就是片花园,那天林瑁妹夫就是在这里捡树叶,花园旁边是唱读专用的课堂,楼上就是琴房。守楼的老头儿看祭酒大人来了,赶紧跑出来磕头。魏池谢过了礼,心想既然来都来了,心情也不算好,不放进去看看。

琴阁分大小,老头赶紧领着魏池往里面好的去处去。

“我看看就走,你去忙吧。”魏池笑道。老头又行了好些礼才退了出去。

国子监的琴都是按例规制的,不能说好也不算不好,老杉木做的琴身,型色有点古板。魏池微微调弹了几下,想起了自己读书时候的事情——老师的琴弹得十分的好,指法惊人。自己学琴的时候才五岁,琴桌都够不上,老师那时候没想着要把自己弄成个学生,只是教人教惯了,既然没人管着自己,那就顺手把自己也带到了课堂里头。为了防止这小丫头哭闹,于是也把她塞到了琴桌面前。渐渐地,老师忘了这个学生本是不该学的,魏池弹得不好的地方也要挨罚,小小年纪听不懂苛责,老师在吼,她笑嘻嘻的。老头儿当场就气着了,忘了魏池是个小丫头,是被他图方便塞进来的,那戒尺依旧毫不留情的敲打到了身上。于是学院里头的哭声莫名的多了一个。

读书没挨什么打,练琴不知被打了多少次,罚了多少次。大师兄比她年长十岁,经常在她罚站的时候偷偷给她塞馒头,魏池饿得一边哭一边吃。有时候魏池也想,自己这些脾气养成这样,也不能全怪自己。要是老师这个老不正经的能正儿八经的娶个老婆,把自己当个闺女似的养着,自己哪会被□得这么大的心劲儿?

“老师!”

魏池正想着自己的老师,抬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学生。

“二位怎么没出去休假?”魏池看卫青峰和颜沛伟又在一处。

“这该问老师,”颜沛伟笑道:“若不是假后老师要考核琴业,青峰兄也不会整天窝在琴房里头琢磨。”

魏池让他们坐:“其他的尚可怪我,这个可就冤枉了,这考核琴业可是祖宗的规矩,又不是我定的,我来不来你们都跑不掉这一回儿。”

卫青峰行了个礼:“是学生太笨,以前在我们乡下,会拨弄俩弦也就是成了,到了此处才知道学生那手艺……只能说是不雅。我练也就罢了,苦了函之也陪在这里。”

颜沛伟告状道:“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胡乱客气,说不愿叨扰同窗,学生也就出去玩不得了,只能陪他在此处练琴……着实可恶!”

魏池听了,忍不住笑起来,心想这个卫青峰三十出头的人,比颜沛伟大了近十岁,一个刚直不化,一个温婉机敏,到底怎么就玩儿到一处去了。

“其实这琴阁是最不该建的,”魏池笑道:“黑黢黢的,有什么意思,弹得冷冷清清,一点意境都无。我现在想起我读书那会儿学院中的琴阁,心中都慎得慌。”

卫青峰听了,也笑了。

颜沛伟突然想起什么:“老师,您不是操琴的大家么?下会儿考的是渔樵问答,学生们如此刻苦钻研,老师还不指导一二么?”

卫青峰也来了精神:“老师不可推却!今天倒是机会难得,老师不示演一番,学生们可不让老师出门。”

当年给燕王做侍读,这个老不要脸的一口一个老师喊得魏池耳根子软。这会儿更好了,国子监这么些人,多则像颜沛伟这样比自己大几岁的,还有比自己大十多岁的也有,也都一个个老师老师的叫得欢,魏池的耳根子彻底软得没有了。

魏池环着手想了一番,渔樵问答,这是个劝人莫思高举的曲子,倒正合了此刻的心境。

“好。”

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所蕴之妙,正解其能事尽毕,这妙偏偏是想不明,悟不透,痴痴求不了的。所以这一曲一问一答,倒也能解除此刻的心忧。

两个学生看魏池一口答应,兴奋之余,赶紧整顿了衣冠坐正。

渔樵问答初声轻扬,婉转,缓缓凝凝,隐隐绰绰,环宇指尖,弦外悠远,一扬一挫渐入□。

阁外的树木正是新绿,翠翠的透入些阳光,远天高而明媚,鸟不嬉闹而唯有风声。琴声轻缓渐远,往日喧嚣之地竟如无人之境。

作者有话要说:王允义真的是准备整魏池的,最后没整,其实主要是因为王爷的势力,以及他总怀有点幻想,觉得魏池今后能帮着乔允升。

他觉得兵部里头有点上道的就这两人,他觉得他们共事一年,年纪比较近,关系应该不错,彼此会有个照应……之类之类。

至于魏池和乔大叔怎么想……这个不就好说了。

而且差十多岁年龄算近么……汗。

现在大家知道皇上为什么不去援兵封义了吧?他恨王允义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至于王允义,这个人是真的彪悍,他这种以进为退,成熟稳重,邪恶无比的老牌政治大鳄十分可怕。

魏池这会儿还是个小角色,这次能够留得青山在,就是那个妙字。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