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中兴

作者:顾垒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7章 血案未破

书名:大唐中兴 作者:顾垒 字数:0 更新时间:02-25 20:34

延英殿内,龙椅上李纯放眼向下看去,今日早朝的大臣人数总算是近七日最多的一次。

群臣们左顾右看,不见了裴度,难道正如坊间传言,刺客剑上抹了慢性毒药,已经不治身亡。

李纯五日不见裴度,又听他卧病在床的消息,心中倍感焦急。

“武相都头七了,凶手还未抓到。线索也没有,京兆府,作何解释?”

李纯望向自己的二弟郯王兼京兆府尹李经。

李经转头瞟了一眼后头的京兆少尹裴武。

裴武见状立即从袖子中掏出一份奏折,还有里面的纸条往文武道上面一站。

“呈上来。”

太监陈弘志匆忙忙的甩着手上的拂尘下去拿着奏折踏上龙阶,站在龙椅前曲身恭敬的将折子双手抬到李纯手前。

“陛下,这是京兆府各级衙门同一天收到的纸条。凶手早有预谋。”

李纯看着纸条上的字迹,似曾相识。

李经抬了一下手中的象牙笏板。

见龙椅之上的皇兄眼盯奏折一脸犯难,郯王李经还未等皇兄揣测连忙补充道“陛下,臣弟心有顾虑,请陛下圣裁。”

“讲。”

李纯挥手并指了一下奏折之中的纸条,让太监陈弘志小心收好。

“没有圣意,京兆府各级衙门碍于情面,差役、捕快到一些王公贵族庭门前都是刻意避开。”

三日前李纯让中书舎人韩愈,拟诏命长安及各地搜捕刺客,凡擒获者赏钱一万缗,授五品官。

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料重罚之下,才生敬畏。

“中书舎人,那就在三日前发的诏书中再加一条,公卿贵戚不得阻拦办案,有夹墙者自报,敢隐匿者,族诛。”

韩愈挺直腰杆行了个叉手礼“臣遵旨。”

此时礼部队伍的最前面,跟郯王李经一样一身着衮冕圆领,上有九旒。

紫衣纁裳,绣有九章纹,腰间挂金玉饰剑镖首的少年,他意气风发样貌长得与李纯有几分相似。

他高举了一下手中的象牙笏板。

“冀王,武相丧事,他家人作何答复?”

李纯望向礼部的队伍,此时文武百官将目光望向冀王。

那站在礼部尚书前面的少年郎太常寺太常卿,便是李纯的十一弟李絿。

他掌管宗族祭祀,贵族王公丧葬之事。

“臣弟两日前去问过,老夫人说听朝廷安排,望早日入土为安。臣弟去之前听说都哭晕了好几回,在那又哭晕了一回。状元郎跟祠部郎意见不一。”

“状元郎什么意思?”

在他眼中,往日臣弟不用记录,皆是放下笏板对答如流。

今日突然看到十一弟李絿在用象牙笏板故意遮挡着什么。

李纯走下龙椅,向十一弟李絿走去。

与李絿并列同排的二哥郯王李经看到也是挑眉一惊。

“状元郎想这笔殡葬费用,朝廷来出。翰林学士跟礼部想得一样则说按照朝廷礼法,武相还不够年限,朝廷淮西用兵,正是用钱之时。”

李纯往礼部走来,拉开李絿手中的象牙笏板。

见到他额头上裹了纱布。

李纯一惊,李絿尴尬一笑。

“冀王,你脑门怎么了?”

李纯猜想,不会是状元郎与祠部郎大打出手,自己那帅气的皇十一弟头上挂了彩?

“臣弟正欲言相劝间,武相那十二岁的小外孙段小郎君嫌树上知了太吵,在庭院外用弹弓去赶,石子落到了臣弟额头。”

李纯拿手指戳了戳白布。

心想若是那日朕去了,那这裹着白布的便是朕。

“伤不算重,就是这几天疼得跟不停有人拿针戳一样。”

“还好没毁容,你没好好教训那段小郎君。”

李纯特意看了伤口位置,在发丝根部,只是一个被戳的大泡。

“当时一个小石子儿,将臣弟弄得头晕目眩,都自顾不得,若是臣弟再拉得慢一些,段小郎君就被他娘亲揍得屁股开花。”

“皇兄,我就说让你先别去吧。臣弟这次为你挡了一灾。”

李纯站得更近了些,他的右眼刚好正对着冀王李絿的伤口。

“朕还好没去。朕比臣弟高那么一截,若是去了,那正打到眼睛上。”

“你说到时候欺君之罪先不论,朕成了独眼龙皇帝,这皇帝朕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呢?”

李纯苦笑,李絿憨笑,郯王李经松叹了口气。

一众文武大臣躲在笏板后闷笑。

“韩愈你整日跟文章打交道,起草诏书。”

此时手拿象牙笏板的韩愈行了一个叉手礼。

“白居易你写诗最多。”

昨晚没睡好的白居易,听闻点圣上点自己名,连忙打起精神也跟随韩愈行了一个叉手礼。

“你俩熟读古籍最知典故。给朕说说夏商之始,大唐此前。有无独眼龙的帝王?”

此时文武百官将目光,分别望向了内臣队列中书省中书舎人韩愈,太子属臣左赞善大夫白居易。

李纯说完转身看向白居易,他脑袋一恍惚间忘了位居高着先说。

抢断韩愈发话。

“有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历王苻生、南北朝时期南梁的梁元帝”

韩愈连连点头,可是李纯对这二人生平都不认识。他撇了一眼韩愈。

韩愈言辞刚正的道:“这二皇皆是暴虐之君。”

李纯一听连忙摸摸自己的右眼还能看见五指。

“陛下幸免于此难。说明黄天知晓陛下是那圣孝贤德之君。不可与那二位昏庸之君相比较。”

一娘娘腔扯着唱戏的嗓子说着。

文武百官一听都拿近笏板暗恨了一眼。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搜马阅读020115.com)大唐中兴搜猫阅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他们不敢直对着他恨,此人便是紧随李纯身旁的大内总管兼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弘志。

陈弘志独揽生杀大权。

此人少了条腿,但多了长嘴,能拍马屁,能进谗言。

没有郭氏、王氏、李氏三将门世家那种实力,只要得罪了他,只要他一开口,莫说见陛下,保证宰相家的门往哪开都不知道。

“那冀王怎么说的?”

李絿立即收回了脸上的憨笑,恢复一个风度翩翩少年该有的气质,给李纯再行了一个礼。

“陛下,臣弟是这样认为的,秦孝文王在位三日,都享受国君驾崩之礼,武相虽不到年限,却是因国家大事而亡,也该享受国相薨葬之礼。”

李纯转头看了一眼二弟郯王李经,他也欣慰的点了点头。

“礼部,那就按冀王说的去办。”

“臣遵旨。”

礼部侍郎崔群拱礼答应。

“陛下,武相的尸身还在京兆六扇门。还得再等些时日。”

此时李纯回到了龙椅上刚坐下。

京兆少尹裴武的话让他气上心头。

“那么些天,没先优先检验?”

郯王李经转头看了一眼站在文武道中拿着笏板的裴武,他的表情凝固,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回陛下。第一日尸身到六扇门就开始查验。”

裴武表情有些为难,他此时说完似乎有些后悔。

“那有无线索。”

“有。可是。”

“在这说。”

李纯跟郯王李经同时眉毛一紧。

只见裴武此时有些为难。

“刺客利刃上有毒。”

“你怎不早跟我说。”

此时的郯王李经气得直跺脚,他恨不得将手中的笏板拎起塞到裴武的嘴中。

李经后悔多出了一会恭。

李纯则是倚靠在龙椅之上,后背却未发凉,他紧闭双眼。

朝廷之中,两个对淮西主张用兵的主战派,也是最懂用兵之道的能臣。

在主和派大臣们看来,裴度都没了?

那往后在这朝堂之上,除了陛下自家皇室兄弟,就没人再敢提淮西用兵。

朝廷集不了权,节度使们纷纷效仿,元和皇帝在他这比肩周平王。

“臣也是在我刚刚进宫之前才得到的消息。六扇门已经云集两都各大查案高手一起破案。”

“算了,郯王。是朕多嘴,问了一些在这不该问的。”

李纯仿佛在闭眼前,看到下方有人将笏板突然一动。

那是躲在笏板后笑。

“韩愈,诏告天下,能解裴度身上之毒着,赏钱三万缗,授五品官,朕亲手书牌匾。”

“陛下。”

韩愈有话要说,裴度遇刺第二日,他就去看过。

裴度的毡帽里面有一层后竹编支撑着,看了伤口,刺客的刀没有沾染到上头。

不过这几日,裴度额头已经生疮,脑袋迷糊,时而昏迷。

“照做。”

李纯大吼一声。

他听出韩愈有些话要补充,但是此时的他已经不想在让他向裴武一样,嘴多误了大事。

“臣遵旨。”

白居易躲在笏板后面打了个哈欠,今日上朝拖延的时间,仿佛比以前的任何时日都要长些。

据他说知,陛下从未对韩愈发过火。

李纯定睛看去那个笏板晃动的位置,正是太子的属官。

“今日的朝会就到这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白居易一听退朝,整个人的精神都瞬间好了一些。

“退朝。”

陈弘志用它那娘娘腔嗓子唱喊着。文武百官此时最不讨厌的就是他的这一嗓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韩愈憋屈的跪下喊着,白居易精神抖擞的跪下喊着,郯王李经怒火焚身的跪下喊着,退朝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将裴武拉在殿中踹几脚。

“皇上,刚才宫中接到急报。回纥使团进入洛阳遇到山匪。两小王子失踪。”

“什么?”

李纯又坐回龙椅上,内忧未除,外患又起。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搜马阅读020115.com)大唐中兴搜猫阅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38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