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是大球星

作者:撸男子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二十七章 季前赛

书名:我真是大球星 作者:撸男子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2-08 23:42

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人失意的离开圣安东尼奥,直到nba季前赛开始的前几天,马刺才总算确定了最后的十五人大名单。

张伯伦幸运的留了下来,不过随着马刺开始真正的进入阵容磨合期,张伯伦在队内训练赛的上场时间少了很多,而且在队友们熟悉了他的打球风格后,他也没有了初来乍到时的那份惊艳。

他的缺点太明显了,长处也不是没有办法防守,他的速度是很快,可是掐断队友跟他的传球路线后,他还能有什么发挥?他的预判能力是很不错,可是这也只能让对手在面对他的时候更加的小心一些罢了,至于出色的卡位能力......不提也罢。

“为什么呢?”

每次看到张伯伦在球场上的挣扎,卡莱西莫总是忍不住这么问。

这也决定了张伯伦在季前赛的命运。

在季前赛的前七场,为了磨合阵容,让松散的队员找回比赛的感觉,张伯伦坐在替补席上的时间比起夏季联赛来大大的增加。场均上场的时间只有十分钟不到,数据也缩水成3.3分2.1板。他只是队内的一个有着特殊用途的中锋,球队的边缘人。

第八场来临,马刺队集体赶赴休斯顿。这场比赛因为两个中..国人的关系,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一个是选秀的状元,球队的基石,国人的骄傲。一个是落选的板凳,蓝领中的蓝领,不被大多数人熟知。

“姚明以高超球技,顽强进取的精神,谦逊幽默的气质与人格魅力,赢得了世界声誉。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喜爱篮球。

姚明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具有史无前例的个人影响力。姚明的意义与价值,超越了篮球运动,超越了国界!”――姚明退役时人们对他的体育生涯的评价。

在中..国,你可以不知道乔丹,但你一定会知道巴克利。你可以不知道“红衣主教”,但你一定会知道小范甘迪。

在中..国,所有姚明的敌人会成为中..国人民的敌人,所有姚明的朋友会获得全中..国人的友谊。

在“野兽”没有加盟火箭之前,nba仿佛没有他什么事,但加盟火箭之后,奥本山宫殿他那时代表的就是正义。在中国,连火箭的龙套都会有超过别的球队中产的知名度。

这就是姚明在国内的影响力,也因为姚明的关系,张伯伦少有的从网络里“走”出来,出现在了主流媒体的报道中。

“快看,他爸,伦伦,是伦伦!”

张伯伦的母亲拿着一张报纸兴奋的对张伯伦的父亲说,上面,有一副张伯伦身穿马刺“0”球衣的正面图片。

看到报纸上的张伯伦,他的父亲不由自主的咧开嘴笑了起来。

“快念念上面说什么?”

张伯伦的母亲忍不住催促。作为一个多子多福家庭的长女,十几岁就开始承担饥荒家庭的挣“公分”责任,她并不识字。jieshengit.com

张伯伦的父亲清了清嗓子,暂时放下了手头的活计,为张伯伦的母亲念起了这篇报道来。

事实上这篇报道跟张伯伦没有多大的关系,通篇也大多在赞美姚明,不过这还是让张伯伦的母亲听的津津有味。

“10月24号,这不就是明天吗?”

张伯伦的父亲念完后,张伯伦的母亲突然的问。

张伯伦的父亲先是点了点头,又想到了时差的问题,在心里算了一下后才开口:“应该是后天,咱们这里跟美国差了得12个小时。”

“哦。那这次用它能看吗?”

张伯伦的母亲手指着张伯伦父亲办公桌上的电脑问。

虽然仅仅距离张伯伦被马刺签下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可是他们的家庭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他的父亲,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也开始学着跟人家那些小老板一样,给自己印发了一些名片,上面加上了现在还非常流行的“经理”头衔。

手底下也养活了几十个人,虽然都是苦哈哈的建筑装修工。可是原先工作单位的刻意照顾,他们家的小工程队并不缺活,也从来也不会像大多数做类似活计的人一样被拖欠工程款。所以现在张伯伦的家里已经没有了债务,并开始积攒余粮。

不过意气风发的老张同志现在有些尴尬了。

不要以为老人家就不会“装逼”,比如这台电脑,就是一个“门面”,它的作用,也不过是集合了时钟、笔记本、计算器的功能而已。

好吧,事实上张伯伦的父亲并不老,现在只有42岁,只是长年累月烈日下的劳作,让他看起来比城市的同龄人苍老的很多而已。

“那我找人问问。”

张伯伦的父亲一脸尴尬的从老板椅上站了起来。

其实不止张伯伦的父母关注这场比赛,国内的大部分球迷对这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也相当的关心,要知道这可是第一次“德比”(大致被屏蔽),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虽然两个人无论从什么地方看,都是不对等的。

在现实中,因为每个人接触的人有限,这还看不出什么来,在网络世界,这可成了人们讨论的头等大事。

“水军”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们频繁的出没在国内的网络论坛上,对张伯伦再一次的进行着全方位的宣传。

不过没有人是傻子,他们这么的明目张胆,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警觉,不少的“为什么”,开始在围观群众心里滋生,也成了网络上的又一个讨论热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张伯伦?就因为他太瘦,不适合打篮球?还有,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所谓的美国的留学生?”

可惜,张伯伦从那一次之后再也没有做过“翻墙”的事,好吧,事实上就算是他“翻墙”看到了这些评论,他或许也不会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必须先得保证自己在球队的位置,哪怕是看守饮水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