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章 ・ 二

书名: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1:08

圣地亚哥纳萨尔被主教船上欢快的汽笛声催赶着,迈着大步穿过昏暗的院子。迪维娜弗洛尔跑在前面替他开门。她在餐厅里沉睡着鸟雀的笼子间、在厅堂中的柳条家具和悬吊着欧洲蕨的花盆间匆匆穿过,尽量不让他赶上,可当她卸下门闩时,还是没能逃脱那只鹰爪。“他一把抓住了我的私处,”迪维娜弗洛尔对我说,“碰见我一个人待在房子的角落里时,他常常这么干,可那天我不像往常那样害怕,只有一种想大哭一场的冲动。”她挣脱开让他出门。透过半开的大门,她瞥见广场上的巴旦杏树在破晓的晨光中像是落了一层雪,可她没有胆量再去看别的东西。“那时汽笛声已经停了,公鸡开始报晓,”她告诉我,“鸡鸣声太大了,真难以相信镇上有那么多公鸡,我还以为它们是坐着主教的船来的。”她为这个从未属于她的男人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违背了普拉西达利内罗的命令,没有插上门闩,让他在危急时刻可以退进门来。有一个始终没能查明身份的人从门下塞进一封信,提醒圣地亚哥纳萨尔有人正等着要杀他,信上写明了地点、动机和其他有关这场密谋的准确细节。圣地亚哥纳萨尔出门时,这封信就丢在地上,但是他没有看见,迪维娜弗洛尔也没有看见,直到凶杀案发生后很久才有人注意到它。

六点的钟声已经响过,路灯仍旧亮着。巴旦杏树枝头和一些房屋的阳台上还挂着庆祝婚礼的彩色花环,好像是为了迎接主教刚刚挂上去的。铺着细砖的广场上和设有演奏台的教堂门廊里,堆满了饮酒作乐后留下的空瓶和各种废品,俨然成了垃圾站。圣地亚哥纳萨尔走出家门时,许多人正在轮船汽笛的催促下向码头跑去。

广场上只有教堂旁边的牛奶店正开门营业,准备要杀死圣地亚哥纳萨尔的两个男人就坐在那儿等着他。老板娘克洛蒂尔德阿门塔在晨曦中第一个看到了圣地亚哥纳萨尔,恍惚觉得他穿着铝制的衣服。“他那时已经像个幽灵。”她对我说。准备行凶的那两个人怀揣着裹在报纸里的刀,坐在长凳上睡着了,克洛蒂尔德阿门塔屏住呼吸,生怕把他们吵醒。

那两个人是孪生兄弟佩德罗维卡里奥和巴勃罗维卡里奥,当时二十四岁。他们长得非常像,很难分辨出来。“e他们相貌粗陋,但心地善良。e”预审报告上这样措辞。我从小学起就认识这两个人,换作是我也会这么写。那天清晨他们还穿着参加婚礼时的深色礼服,对于加勒比地区而言,显得太厚也太正式。数小时的煎熬令他们面容憔悴,不过他们还是尽义务地刮了胡子。他们从婚礼前夜就一直在不停地喝酒,三天之后却已经不醉了,像两个失眠的梦游症患者。在克洛蒂尔德阿门塔的店里等了近三个小时之后,兄弟两人在清晨的第一缕微风中睡着了,这是他们自礼拜五以来头一次入眠。轮船的第一声汽笛差一点将他们吵醒,不过在圣地亚哥纳萨尔出门的那一刻,两个人本能地清醒过来。他们紧紧抓着裹在报纸里的刀,佩德罗维卡里奥正准备起身。

“看在上帝的分上,”克洛蒂尔德阿门塔低声道,“这会儿让他去吧,可别冒犯了主教大人。”

“是圣灵的旨意。”她经常这么说。那的确是神灵相助,不过只起了片刻的作用。听了她的话,孪生兄弟迟疑起来,已经起身的那位又坐了下去。两个人盯着圣地亚哥纳萨尔穿过广场。“不如说他们是在同情地看着他。”克洛蒂尔德阿门塔说道。那个时候,修女学校的小姑娘们穿着孤儿的制服乱哄哄地跑过广场。

普拉西达利内罗说得对,主教没有下船。除了官员和学生,还有很多人挤在码头上,装着大肥公鸡的背篓随处可见,那是人们献给主教的礼物,因为鸡冠汤是主教最喜欢的一道菜。装卸码头上堆满了木柴,轮船至少需要两个钟头才能装完。但是船没有停下来。它像火龙一样嗡鸣着出现在河道的转弯处。乐队奏起了主教颂歌。背篓里的公鸡也开始打鸣,惹得全镇的鸡都跟着叫起来。

那时候,烧木柴的传奇的明轮船已经很少见,尚在使用的少数几艘也没有了自动钢琴和蜜月客舱,而且几乎无法逆流航行。但这一艘是新造的,有两个烟囱而不是一个,上面还绘有袖章般的旗帜。船尾的木桨轮产生的动力不亚于海船。身穿白色法袍的主教和他的西班牙随从站在靠近船长室的栏杆旁。“有一种圣诞节的气氛。”我妹妹玛戈特曾经这样说。据她讲,轮船经过码头时,汽笛一响喷出一股高压蒸汽,把最靠近河岸的人喷得浑身透湿。那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幻象:主教面朝码头上的人群,在空中画了个十字,然后机械地重复着这个动作,不带丝毫情感,直到轮船驶离人们的视线,留下鸡鸣声一片。

圣地亚哥纳萨尔有理由感到失望。他为了响应卡门阿马尔多神父的公开倡议,捐了若干担柴火,还亲手挑了几只鸡冠特别让人垂涎的公鸡。不过,那不悦只是一时的。我妹妹玛戈特当时和他一起站在码头上,觉得他兴致很高,神采奕奕得像是要继续欢庆,尽管那几片阿司匹林丝毫没能缓解他的不适。“他不像是感冒了,只是一心想着那场婚礼的开销。”她告诉我。那时克里斯托贝多亚跟他们在一起,他透露的数字更令人惊讶。前一晚他和我、圣地亚哥纳萨尔一起热闹到将近凌晨四点,之后他没有回父母家睡觉,而是待在祖父母那儿闲聊。在那里他听说了许多项要加进婚礼开销的条目。他细数着总共宰了四十只火鸡、十一头猪宴请宾朋,新郎还让人在广场上烤了四只牛犊供全镇人享用。他还说,人们在狂欢中喝光了两百零五箱走私酒和近两千瓶甘蔗烧酒。无论贫富,全镇没有一个人不以某种方式参加了这场前所未见、声势浩大的婚礼。圣地亚哥纳萨尔做白日梦般地大声喊道:

“我的婚礼也要像这样,”他说,“让他们一辈子也讲不完。”

我妹妹觉得好像有天使从身边飞过。她又一次想到了弗洛拉米格尔的好运,她的生活是那样富有,到了那年圣诞节,圣地亚哥纳萨尔也将归属于她。“我突然意识到,再也找不到一个比他更出色的对象了。”她对我说,“你想想看,他英俊、体面,二十一岁就有了自己的家业。”我们家里做木薯饼的时候,她经常请他来吃早餐,而我母亲那天早晨正在做木薯饼,圣地亚哥纳萨尔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我换身衣服就过来,”他说着突然发现手表忘在了床头柜上,“几点钟了”

那时是六点二十五分。圣地亚哥纳萨尔拽起克里斯托贝多亚的胳膊,准备往广场走。

“一刻钟之内,我到你家。”他对我妹妹说。

她坚持要他跟她一起去,因为早饭已经做好了。“她很少这样坚持,”克里斯托贝多亚对我说,“真的,后来我常想玛戈特当时是不是已经知道有人要杀他,所以想把他藏在你家里。”然而,圣地亚哥纳萨尔说服了她,让她先走,自己要回去换身骑马装,因为他得早点儿赶到圣颜牧场去阉几头小公牛。他像跟母亲道别时那样向她挥了挥手,然后挽着克里斯托贝多亚的胳膊往广场走去。那是我妹妹最后一次见到他。

码头上的许多人都知道有人要杀圣地亚哥纳萨尔。十一年来一直担任镇长的堂拉萨罗阿庞特,原是军校毕业的陆军上校,享受着丰厚的退伍金。他瞧见了圣地亚哥纳萨尔,还晃了晃两根手指同他打招呼。“我有非常确切的理由相信,他已经没有危险了。”他告诉我。卡门阿马尔多神父也没有太在意。“看见他平安无事,我以为一切都是谣言。”他对我说。甚至没有人想过圣地亚哥纳萨尔是否得到警示,因为大家都觉得不可能没有人提醒他。

实际上,我妹妹玛戈特是少数几个不知道这场凶杀预谋的人之一。“我要是事先知道,就算是绑着也要把他拖到家里。”她跟预审法官说。她不知情很奇怪,而我母亲也不知情就更奇怪了,因为她无论什么事都比家里任何人知道得早,虽然她已经多年不上街甚至也不去做弥撒了。自从我开始起早去上学,就发现母亲有这项本事。那时候,我总会看见她面色苍白、悄无声息地用自编的笤帚在灰蒙蒙的晨光里打扫院子,然后在啜咖啡的当儿,把大家沉睡时世界上发生的事说给我听。她像是跟小镇上的其他人有着秘密的交流渠道,特别是和她年龄相仿的人。有时候她告诉我们一些尚未发生的事,让我们惊讶不已,倘若不是通晓预言术,她又怎么知道的呢。可那个早晨,她却没有预感到从凌晨三点起就在酝酿的悲剧。她已经扫完了院子,我妹妹玛戈特出门去迎接主教时,发现她正在磨木薯粉准备做饼。“到处都是鸡叫的声音。”我母亲回想起那天的情景时常常这样说。但她从没有把远处的嘈杂声与主教驾临联系在一起,还以为那是婚礼的尾声。

我们家距离广场很远,在河岸边的芒果林里。我妹妹玛戈特沿着河岸走到码头。人们都兴奋地迎接主教到来,根本顾不上其他的新鲜事儿。有人把家里卧床的病人抬到门廊里领受圣药,女人们拎着火鸡、乳猪和各色食物跑出院子,河对岸还划来了几条装点着鲜花的独木舟。但是当主教没踏上小镇的土地就扬长离去后,另一个被压抑的消息便成了轰动的丑闻。就在这个时候,我妹妹玛戈特才彻底清楚地得知,安赫拉维卡里奥,那个头一天结婚的漂亮姑娘被退回了娘家,因为丈夫发现她不是处女。“我当时觉得要死的人是我,”我妹妹说,“可任他们翻来覆去讲了好几遍,也没有人能向我解释明白,可怜的圣地亚哥纳萨尔最后是怎么牵连进这场是非里去的。”人们只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安赫拉维卡里奥的两个哥哥正等着要杀圣地亚哥纳萨尔。

我妹妹在回家的路上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回到家,她在餐厅里看见了我母亲。母亲穿着带蓝色花饰的礼拜日礼服,以备主教前来问候。她一边拾掇着餐桌,一边哼着一首讲述隐秘之爱的葡萄牙民谣。我妹妹注意到餐桌前多了一把椅子。

“给圣地亚哥纳萨尔准备的,”我母亲告诉她,“他们说你邀请他来吃早餐。”

“撤了它吧。”我妹妹说。

然后她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母亲听。“可她好像都知道了似的,”妹妹对我说,“和以前一样,刚跟她提起一件事,还没讲到一半,她就已经都清楚了。”那个悲惨的消息对我母亲而言十分棘手。圣地亚哥纳萨尔的名字就是照着我母亲的名字起的,她还是他洗礼时的教母,但她与被退回来的新娘的母亲普拉维卡里奥又是血亲。尽管如此,她还是没等女儿讲完,就穿上了高跟鞋,披好了去教堂悼唁时才披的头巾。我父亲躺在床上听到了一切,他穿着睡衣来到餐厅,惊慌失色地问我母亲要去哪里。

“去告诉干亲家普拉西达,”她答道,“所有人都知道有人要杀她的儿子,只有她自己不知道,这不公平。”

“咱们和维卡里奥一家的关系与跟她的关系一样近啊。”我父亲说。

“永远要站在死者那一边。”她说。

我的弟弟们纷纷从其他房间走出来。年龄最小的几个感受到悲剧的氛围,哭了起来。母亲平生第一次没去哄他们,也没理会她的丈夫。

“你等等,我去换衣服。”父亲对她说。

而她已经在街上了。我弟弟海梅那时还不到七岁,只有他穿戴整齐了准备去上学。

“你陪她去。”父亲命令道。

海梅跟在她身后跑着,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要去哪儿,只好紧紧抓着母亲的手。“她一边往前走,一边跟自个儿说着话。”海梅告诉我。“粗野的东西,”她低声自语,“下贱的畜生,永远干不出什么好事。”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还牵着孩子的手。“他们当时肯定以为我疯了。”她对我说,“我只记得远远听到一群人吵嚷着,就好像婚礼又重新开始了,所有人都在往广场跑。”她以最大的决心加快了步子,因为有人正命悬一线,直到一个迎面跑来的人对她的疯狂表示同情:

“别麻烦了,路易萨圣地亚加,”他跑过她身边时朝她喊,“他们已经把他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