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血咒迷城

作者:弄堂有风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三章 第四节 幽灵古镇

书名:血咒迷城 作者:弄堂有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06

为首的鬼兵,用没有一丝肌肉的手骨拔出一把锈迹斑斑的战刀,嘴里发生凄厉的嚎叫,声音刺耳如玻璃从石头上刮过。同时,洞的两侧又悄然涌出十几个手持大刀长矛的鬼兵,慢慢向我们包围过来,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见骷髅眼中隐隐闪现的蓝幽幽磷光

骷髅鬼兵不同于”煞”,象”煞”、冤魂、恶灵之类的虚空存在,主要是通过意念或是精神的力量,创建一种”场”或”结界”,用来迷惑人,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鬼打墙”,晚上赶了一夜的路,早上天亮一看自己的脚印,原来一直在走一个大圆圈;或通过怨念以极其恐怖的方式直接带走摄取对方的灵魂。因此,被恶灵、”煞”、冤魂攻击,往往死者的面部表情都是惊恐万状、极为惊悚。

而骷髅鬼兵则是一种实体存在,力大无穷,凶悍无比,多为强健悍卒自愿发毒誓效忠,再由巫师禅下蚀骨锥心的巫蛊之毒,要承受蛊虫锥心蚀骨七日后,方才七窍流血而死。死后要由巫师主持特别的祭祀,方可下葬。且墓地方位也颇有说法,多为阴阳交界之处,五行之阳、八卦之阴,多寒多水,少阳少金少火,每隔七日,以活人在其墓前剖心生奠。七七四十九天后,起坟开棺,尸体也已羽化成骷髅鬼兵。因为制作极为繁复,所耗费用之巨大,手段之残忍,存世的鬼兵并不多见,也仅限于传说。

这一段路上,小河谷中的”煞”,山洞中的鬼兵,分为虚空、实体不同类,其数量庞大,挖宝盗墓的正史、野史记载中也极为罕见。可见这些”煞”和鬼兵守护的绝对不是一般的物品,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的满清关外宝藏

站在橡皮阀子上,我和鬼子、半仙,背向内、面朝外,握紧手中的敦煌锨,摆出一个小型的三角防御阵型。十几个鬼兵数量虽多,但处于山洞中,洞顶又悬着大大小小的钟乳石,脚下踩着小船,战斗力大打折扣,估计连平时的三成都发挥不出来。

仔细看了看,鬼兵们手中的的枪、矛的柄都已经朽烂,刀剑也早已锈蚀。半仙用敦煌锨一磕,一个鬼兵的长矛便断成两截,没了武器的鬼兵,伸着两只白森森的骷髅爪子,就往半仙身上扑,嘴里发出凄厉的嘶叫声。半仙一摆敦煌锨的矛尖,斜斜地刺进鬼兵的胸腔,”哧”的一声。矛尖撕破早已腐烂的”勇”字兵服,露出里面的胸骨、肋骨,没有一丝血肉,根本造不成任何伤害。矛尖则卡在胸骨里面竟拨不出来。鬼兵用力一带,险些把半仙拽下船去。此时,鬼兵已将我们三人围在核心,且包围圈越来越小,我仿佛感觉到了死亡即将来临

”大胜、鬼子,硫磺粉”半仙冲我们大喊了一声。

虽然不知道半仙要干嘛,我和鬼子还是从贴身的衣兜里摸出两包硫磺粉,向周围的鬼兵撒去。半仙按下手中的敦煌锨机关,一道火焰从矛尖处喷出,紧卡着矛尖的鬼兵无法躲闪,矛尖喷出的火焰从胸骨处很快漫延到全身。半仙抽出敦煌锨,将矛尖对着周围的鬼兵,不断喷出火焰,硫磺粉像催化剂一样,让鬼兵身上都燃起熊熊大火,凄厉、悲苦、怨念的嘶叫声,在山洞里回落着

三人的敦煌锨中间机关各有不同,鬼子的是藏宝图,半仙的是火油,一按便从矛尖处喷出火焰,我的则是特制的水银。

冲出重围,远远的仍能隐约听到鬼兵饱含怨念的叫声,三人仍心有余悸。

继续前行不远,便出了山洞,洞处的小河越来越窄,且水极深,水流愈急。一条小路,沿着河水蜿蜒前行。我们弃阀登岸,顺着杂草从生的路径,莫索着向前走。

”从红河谷到这,我们这是走了多长时间了”鬼子问。

”估计现在应该是半夜了。”半仙看了看夜空中的星星说。

”我也是又累又乏,实在走不动了。休息一会吧”我说。

”不能休息停下来,就再也走不出去了”半仙说。

”半仙,我们是不是碰到传说中的039鬼打墙039了怎么走了这么时间,连户人家都没有”鬼子说着,明显底气不足。

”应该不会,我们一直是朝着北斗星的方位走,一直向南,方向没变。”半仙肯定地说。

又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蜿蜒的小路好像没有尽头似的。

露水打湿了我们的裤脚,雾气越来越重,四周越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阴冷的感觉。

”你们看,那边有灯光。一定有人家。”鬼子指着不远处说。

顺着鬼子手指的方向,山脚下的树林里闪烁着几点灯火,依稀可以看见村舍的样子。

我们加快了脚步,愈走近村子,雾气愈重。

这是一座南北朝向的村镇,布局上颇有古风。中间一条青石铺就的石板路,两边尽是商铺、住户,商铺挂着横匾、或青布制的幌子。住户也是木制的窗棂、临街的门板。都透出微弱的灯光,隐约可见人影晃动。

”半仙,我们是不是转到满族风情节里了,这里都是复古建筑。是不是新建的什么影视城呐”鬼子说。

”先找个地儿休息一下,顺便打听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半仙说。

临街一户较大的人家,朱漆的对开大门虚掩着,两旁静卧着两个门当,房檐下挂着一双大红灯笼,里面传出推杯换盏的嘈杂声。

”就这家吧”我说着,上前叩了叩门环,”有人吗”

”哎哟,几位这是打哪来呀”从院里走出个小老头,上下打量着我们。

”这位大叔,不好意思。我们是来漂流的游客。不小心迷路了,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能不能借宝地让我们休息休息,喝口热水。”我说。

”这里是柳余镇。今儿正好是我们老爷六寿。来的都是客。里面请,里面请”小老头颇有一番侠骨柔情、古道热肠地把我们让进了院子。

进了院子才看清楚,是间三进三出的格局,斑驳陆离的朱墙,滴水檐上覆盖着青色的琉璃瓦,长长的回廊,一道石径,曲径通幽,一付古代大户人家的气派。

”我们就不打扰太久了,就在那坐坐就成。”半仙指了指院子里的几个石桌石櫈。

半仙这么说,自应有他的道理。这一路,多亏了半仙,我们才逢凶化吉,我和鬼子也随声附和。

见我们执意不肯往院子深处走,小老头也不勉强,嘱咐了几句不要乱走、一会安排人送来热水、吃的云云。就转到前面屋里去了。

”这房子真大呀放在北京得值上千万,这家是开金矿的吧”鬼子不着边际地念叨着。

”不对,我怎么总感觉邪的很。从刚走进这个镇子,一直到现在,除了那个屋里有嘈杂声,其他连一点声音都没有按理说,这么晚了,至少应该有几声狗叫才对。”我担心地说。

”是啊,静的可怕。有些不太对头。”半仙瞅了瞅四周黑乎乎的院子,又抬头看了看,”连星星也看不见了大家小心,一会千万别吃他闪的东西。”

我想起以前看过西游记里,白骨精把蛇鼠蟑螂变成馒头包子给唐僧吃,心里一阵恶寒。

”哎,刚才好个小老头说,他们老爷六寿。这年头谁还摆这么大的谱难道他们是古代人”鬼子想了想说。

我们正小声说着,对面屋里嘈杂声兀自静了下来。一会儿,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刚才那个小老头打个小灯笼,一群男男女女簇拥着一个穿对襟红绸的大胖老头儿,一摇摆地向我们走过来。

两个小丫环打扮的女孩儿,端上来酒壶、酒杯,几道冷热菜肴。

”哎呀,几位稀客,稀客呀”大胖老头儿双手抱拳,破为人情世故地说道。

”打扰了。”半仙站起来,说”迷路了,借宝地休息一下。”

鬼子用手捅了捅我,颤声对我说,”胜哥,你看,他们没有影子也没有脚”

打这群人一进院,我就注意到了,他们走路就像是要地上漂、在横移。那个小老头打着灯笼照过来时,地上只有半仙站起来的影子,其他人都没有影子。

”真的鬼呀”我抓住鬼子的手小声说,感觉鬼子的手冰凉冰凉的,微微地颤抖着。

”一点粗茶淡饭,千万别客气。吃完再走吧。”小老头说。

”十分感谢,我们并不饿。还有急事要办,告辞了。”半仙说完,冲我和鬼子使了个眼色,三个人转身就要走。

”哼什么有急事要办分明就是不给我面子。难道怕我在饭菜里下毒不成”胖老头一改刚才笑容可掬的脸色,气哼哼地大声喝道。随即,劈手向半仙胸口抓来。

事出突然,我们竟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时间去抵挡。

眼见着胖老头的手抓住半仙胸前进,原本胖乎乎的手,已变得枯干惨白,手指前探出片片紫黑色的指甲。

与此同时,我和鬼子也分别被抓住了前胸、按住了后背。

”嘶”、”嘶嘶”

挣扎中,我们三人的外衣被撕裂、撕碎。

”啊”

”吼”

伴着几声惨叫,紧紧抓着半仙的胖老头,以及其他几个人捂着抓过我们的手连连后退。

他们的手似乎燃烧过,冒着丝丝缕缕的青烟。眼中露出惊恐的神情。

几道金光从破裂的衣服中射出来,原来是他们的爪子碰到了我们穿的”衲衣”那件用朱砂笔写满梵文金刚经又开过光的衲衣。

我索性脱光外面的衣服,顿时,里面的衲衣金光闪闪,半仙和鬼子也脱去外面的衣服。三个人手握敦煌锨,紧紧靠在一起。以我们三人为中心发散出太阳般的万道光芒。

金光所到之处,亭台楼阁、花园长廊都灰飞烟灭,位着一阵阵凄惨无比的叫喊声,胖老头一干人等皮肤迅速枯干、凹陷,僵尸一般,而后在痛苦、凄厉的尖叫声中,身体快速粉化成骷髅,粉化成影子,影子越来越淡,最终融入浓雾中,烟消云散,化做虚无

浓雾渐渐散去,天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此时,我们身处一片空旷之地,偌大一个村镇,尽是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挂满蛛网的破旧窗棂、挂着白纸糊的残破灯笼的门廊,深陷泥土里的梁柱已经朽烂。不远处则是一堆堆乱坟岗,仍有绿色的磷火游魂般地闪着,黄色的纸钱随夜风吹过。整个柳余镇就是一座”死”镇,亡灵之镇,在夜色里显得阴森无比。

再寻找来时的路,哪有什么蜿蜒的小路,一眼望去,尽是齐腰深的荒草。风吹过,说不出的诡异。显然,那条小路就是亡灵引我们来这里虚幻而成的。

迎面不远就是一座大山,既然后路已断,只好继续再往前走。

前面也没有路,到处是荒草。鬼子用敦煌锨拨草寻路。

快走到山脚下时,猛然间,视线豁然开朗。眼前是一排排青纱帐,人不时有赶早下地的村民,隐隐约约在田间地头。

”我们这是在哪鬼子,去问问路。”半仙说。

”为什么又是我呀”鬼子说,”就穿成这破破烂烂的我怕被人当逃犯抓起来。”

正念叨着,一个老农赶着马车从田里拐上了大路,车上装的尽是苞米杆,车后还跟了一只汪汪叫的黄狗。

农村养的狗都欺生。那狗汪汪叫着奔我们冲过来,一付咬人的架式。

狗仗人势,任那老农再怎么吆喝,也不止步,等跑近我们身边时,突然夹着尾巴呜咽着通回老农身边。

”我们身上煞气、邪气太重。连狗都害怕了。”半仙低声念叨着。

我赶忙走上前去,”老伯,我们是来漂流的游客,昨晚迷路了,请问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赫图阿拉老城。”老农说着,指了指对面的大山。

”什么这是赫图阿拉老城昨天我看着是有城墙的那个”我心里一阵阵惊悸着,难道这天就要亮了的时候,又碰到鬼了瞧瞧我们三人一付疲惫不堪的样子,那就真不用活了

”你说的那个是后建的。你们是不是住在那个城下的宾馆”老农问。

见我们点头,老农又说,”要是不嫌弃,上车来吧,我捎你们一段。前面,转过那个山坳就到了。”

这山里人就是朴实。我们连声道谢,爬上满是苞米杆的马车。

老农瞅了瞅衣衫褴褛的我们,问道,”你们晚上黑灯瞎火地,在哪迷的路”

”柳余镇”鬼子说。

”年轻人,不要乱说话。这个玩笑更是开不得老汉在这尘世上这么多年,还只是听说,早先前清时,有个柳余镇,因为谋逆,全镇百余口全被灭门。以后,那个地方,十几里范围内都是禁不住地。怨气太重文革时,造反派都不敢去。村里曾有胆子大的不信邪,结果,去时好好的,回来不是疯了就是傻了。多少年了,都没有人再去过那个地方”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佻们三个外地旅游的,怎么会找到那里”老农用鞭梢指问及此事我们来时的方向,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东西,连神明也要顾忌的,还是不要招惹的好”

山路果然崎岖难行,幸好有了马车。说话间,马车已拐过山坳,向前已隐约望见我们住的宾馆。天边也呈现几抹朝霞,马上就要日出了。

”我就送你们到这吧。”老农说。

”还没请教老伯贵姓,怎么称呼我们是有恩必报。”我问道。

老农看了看天边的朝霞,犹豫了一下,缓缓地说道,”你们就叫我赫伯吧好了,缘尽于此,你们好自为之吧”

赫伯说完,吆喝着黄狗,调过车头,向来路缓缓而去。

我们也顾不得多说感谢话。这一夜,从鬼门关来来往往几个来回。脱离了险境,尽管身体疲惫不堪,心里却说不出的痛快淋漓。

太阳冲破晨曦,喷薄而出,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觉。

”没想到,山里的日出都这么好看。”鬼子感叹地说。

”住在乡下也不错,空气好,都是绿色食品,就像赫伯,那么大年纪,身体多棒。至少天天可以看日出。”我说着,回过头一看,早已不见了赶马车的赫伯的影子。山间飘荡着淡淡晨雾,平时的路也已掩进雾霭中,赫伯、马车、黄狗,竟没有一丝影子和声响。仿佛刚才就是我们的一个幻觉,或者是一个刚刚醒来的梦。

”嘿嘿,赫伯这马车,时速也有一百迈了。”鬼子打趣地说。

”唉”半仙沉重地吧了口气,拍了拍我和鬼子的肩膀,说,”刚才,若不是天马上就亮了。恐怕,我们早已横尸在这荒郊野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3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