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学霸开始打造黑科技帝国

作者:柚林茄子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117章合作协议

书名:从学霸开始打造黑科技帝国 作者:柚林茄子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6:33

是不是已经有成果了。

这个自然是有的,要不然楚皓也不会拿着开题报告申请书来找他们。

楚皓一向的行事风格都是这样。

不装无准备之逼,啊不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既然他来找肖院长他们自然是已经有了眉目。

“石墨烯”

“这就是你发现的新材料的名字吗”

看着楚皓的开题报告就连莫教授都有些不敢置信。

毕竟按照报告上的说法,这所谓的石墨烯的强度可以达到高达10tpa

这是什么概念

现如今科学界所知的材料也就仅此而已了。

就单是这一点就已经足以震撼世界

“楚皓你现在手里有样本吗”

闻言楚皓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回事,他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几份材料。

首先第一份是一块载玻片。

将其放在桌面后楚皓才对二人说道:“院长您这里应该有显微镜吧”

肖院长听了也不墨迹,他从柜子里搬出了一台银灰色的显微镜, 将载玻片从塑料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放在了镜头之下。

调试好显微镜,开始观察,当二人看清镜头下的东西后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但是莫教授还是不确定的说道:“这东西就和蜂窝煤一个样,它的强度真的能达到你说的10tpa”

听了自家导师的疑问楚皓继续解释道:“这只是其中一层单原子自然达不到那么离谱的强度,但是如果不断叠加呢

或者说再经过特殊的化学反应之后呢”

楚皓的反问直接让两人陷入了沉思。

这听起来的确是可行的。

但二人并没有参与其中,楚皓没有拿出确切成果之前确实无法判断。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其影响肯定是深远的。

而楚皓的开题报告自然也得到了通过。

楚皓在等待课题审核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一些深入的开发。

并且他还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些设想。

比如说传感器的应用以及石墨烯有机太阳能电池。

但楚皓现在是肯定没有这个精力去捣鼓。

这些方面的细致研究就交给其他科研人员去头疼了。

11月底, 楚皓对于石墨烯的研究论文已经编撰完毕。

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将其投稿发出去。

虽然这份新材料的意义重大,但是想要真正将其运用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哪怕是在二十年之后也只是运用到了一些民用科技层面。

军工有没有用到楚皓不清楚, 毕竟这也不是他该知道的事。

而这也就意味着楚皓并不用担心石墨烯会是什么保密材料,毕竟说到底它的战略意义并不大。

至少在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如果说楚皓发现的新材料是某种合金,别说是公开发表论文了,他甚至怀疑只要自己有这个心思马上就会被约谈。

当然,如果真的是合金,楚皓也不会傻到去发表论文为自己获取关注度。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种机密级别的研究成果一旦公布谁敢肯定别人研究不出来

你华夏能研究,人家科技走在最前沿的米国怎么可能搞不出来。

无法非就是多走点弯路,多花点钱罢了。

但这种涉及到军工国防的研究是万万不能透露的。

因为在明天,你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就是朝自己射来的一颗子弹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涉及国防方面的保密必须要做好,这是基本原则。

但石墨烯显然有些鸡肋。

楚皓也没指望通过它搞出什么举世瞩目的大项目,能混个奖他就满足了。

而楚皓的课题也在中科大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甚至消息已经传到了中科院。

位于凌波的中科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收到消息的那一刻,立马变派出了专家队伍赶了过来。

中科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这是科院的一处下辖研究所。

这个研究所存在的初衷便是对一些新型材料进行研发,或者进行应用研究。

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长,华夏工程院院士薛君杨亲自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前往了庐城。

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要见一面楚皓。

这次来到庐城的大佬地位可以说在国内科研界非常之高。

几乎不是院士也是长江学者一级的科研巨佬。

可想而知,楚皓所发现的石墨烯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当几位大佬在肖院长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共工研究所之时,楚皓还在进行着石墨烯的提炼。

见楚皓正在进行实验, 这几位从材料研究所来的大佬也没打扰他。

反而是安静地在一旁观看了起来。

事实上楚皓现在使用的方法名为化学气相沉积cvd。

它是指化学气体或蒸汽在基质表面反应合成涂层或纳米材料的方法,是半导体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用来沉积多种材料的技术。

包括大范围的绝缘材料,大多数金属材料和金属合金材料。

从理论上来说,它是很简单的。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态原材料导入到一个反应室内,然后他们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材料,沉积到晶片表面上。

沉积氮化硅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由硅烷和氮反应形成的。

而现在的楚皓就是在利用这种化学反应,让石墨在反应室中和其他的材料发生反应,最后得到的沉积物便是石墨烯。

此时从材料研究院来的几名大佬看着楚皓的研究已经是惊为天人。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种全新的材料竟然这么容易就出现了。

这种感觉就和你千辛万苦才能通关一款电玩,结果人家三两下就过去了一样难受。

当然几位大佬神色中也自然带了一些赞叹。

甚至还有些理所当然。

毕竟楚皓现在的名气可不小。

尤其是在中科院之中。

西塔潘猜想的证明者,两个大得离谱的素数发现者,同时也是带领华夏打破盾构机垄断局势的勇士。

所以对于楚皓发明发现一种新材料大家也就不会太过于惊讶。

况且从刚才的实验反应中,几名大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这个名为石墨烯的新材料并不难获得,只是缺了一个发现它的人。

而楚皓便是这个率先发现者。

当楚皓的实验结束,他也将手套这些摘掉和几名大佬交谈了起来。

这一次科院材料研究院只来了三个人。

但可别小看了这三个人。

一个院士,两个长江学者。

已经是大佬中的大佬了。

其中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长工程院院士薛君杨主动对楚皓说道:

“小楚同志你有没有具体的一些研究数据

你刚才的实验我也看过了, 根据石墨的分子等结构就可以推算出这的确是可行的。

但我们科学研究就得讲一个严谨, 要靠数据说话, 所以”

闻言楚皓也不墨迹,直接取了一份报告放在了几人的眼前。

接下来研究所之中陷入了一段短暂的沉默,随即便是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什么理论杨氏模量10tpa

这已经达到目前一直强度最高的材料了吧”

“老薛还不止,你看看后面,固有拉伸强度130gpa,平均模量可大于025tpa

这简直就是材料界的一场革命性发现啊”

此刻,薛君杨三人已经有些被震惊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太完美了。

这石墨烯的各项数据都是那么的完美,简直堪称新的未来材料之王

另外石墨烯在室温下的载流子迁移率约为150002vs。

这一数值超过了硅材料的10倍

是已知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物质锑化铟的两倍以上。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低温下,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甚至可高达2500002vs。

与很多材料不一样,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50500k之间的任何温度下,单层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都在150002vs左右。

还有太多的优点,根本无法一一列举。

或许也正是因为它的优点太多,所以才导致想要运用的实践中会有些困难。

当然楚皓只管公布开发这个材料,剩下的研究就不是他该头疼的了。

这显然会是眼前几位大佬的任务。

12月初。

距离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长等人来访已经过了有好几天了。

楚皓对于石墨烯的发现以及提取方法的论文已经基本上写完。

仔细检查一遍,将一些措辞不当的语句修改后楚皓来到了自然材料的官网。

自然材料是一本多学科月刊,旨在汇集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

材料研究是一门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学科,它已从一个主要应用于工程的学科,发展到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其他经典学科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地位。

而自然材料提供了一种吸引人的、信息量大的、可获得的产品,包括在未来几年有望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门学科。

该杂志涵盖的研究领域工程及结构材料,有机软材料,生物启发,生物医学和生物分子材料等等。

所以这个平台也是最适合楚皓发表他的论文的地方。

将编辑好的论文稿件提交,楚皓也终于松了口气。

“那么接下来便是准备迎接材料界的怒吼与震撼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