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迷雾之仙

作者:多脑鱼 | 分类:悬疑 | 字数:0

182 入宗

书名:迷雾之仙 作者:多脑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20

“我想进入九彩霞宗修行。”面对这个问题,张存道没有犹豫的说。

赤真君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按理说,你拿着九彩令而来,这要求并不过分。但是我九彩霞宗招收弟子,却一定要过问心考验。如果你过不了问心这一关,就算你拿着九彩令,我也不能让你进入我宗。”

“所以,你还打算用九彩令换一个入宗门的机会吗”赤真君淡淡的说。

呃居然还有这种条件张存道想了一下,看这人的意思,似乎这问心一关并不好过。

他想了一下,问道:“敢问前辈,这问心是何等考验”

赤真君看了他一眼,手忽然一招,一道璀璨的白光出现在他的手中。他说:“你们知道光吗在光明照耀下,众生无所遁形。”

“所谓问心,就是用问心之光照耀你,将你一切的阴暗都照出来,而我们九彩霞宗,讲究心灵纯洁,若是内心阴暗,是进不了本宗的。”

“如果你内心阴暗,我劝你不要进行问心。”

听了他的话,张存道心中却是想着,这来都来了,岂会被你这一句话就挡过去。于是他说:“前辈,我愿意尝试。”

赤真君无所谓的点点头,然后他手一招,一道光芒从他手中放出,想着张存道等人照了过去。

下一刻,张存道等人的身上就出现五彩斑斓的色彩。

这些色彩慢慢变化,最终,张存道身上出现红蓝之色,而凤梧身上出现黑白之色。氐牢身上什么颜色都没有,而是出现一座很小的地牢

赤真君意外的说:“居然是一座地牢成妖这是你的妖仆”

张存道诧异的看了一眼赤真君,他自认为被化妖经所点化的妖精不会被看穿,想不到这问心之光如此厉害,还能看穿原形

赤真君没有在氐牢身上过多纠缠,他看向张存道,对他点了点头,说:“内心呈现红蓝之色。红代表热心、温暖和良知。这颜色很纯粹,说明你在这些方面表现不错。”

“而蓝代表理智、独立和韧性。说明在这方面,你也表现不错。你的心思出乎意外的不错。”

他沉思一秒,然后说:“你可以入门。”

然后他转头看向凤梧,淡淡的说:“白色代表纯洁、孤独和高傲。这是少见的颜色,因为白色总是容易被污染。”

“但是黑色,那是仇恨、狭隘和毁灭。你的心性不行,你入不得门。”

凤梧听见这话,只是咬了咬唇,并没有说什么。对她而言,入门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不过这個时候,张存道则是开口说:“听闻入门弟子可以带一些人共同进入宗门,那我可不可以带着她一同入门”

赤真君点点头说:“陪伴者不能修行门中秘法,不能得到门中教导。你若是带着她入门,只要不违背这些规则,却是无妨的。”

这其实就是允许带仆人,而仆人是没有资格修行九彩霞宗的功法的。

听见这话,张存道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几天后,赤峰上的讲道院,张存道穿着一身白衣,正在和十来个年级大小不一的新弟子听课。说是新弟子,其实这些弟子也入门有一年到三年不等。九彩霞宗中,七座山峰以颜色命名,各有各的用处。

比如说赤峰,就是培育新人的山峰。也称为第一峰,所有的弟子,都会在这座山峰上渡过五到十年不等。

今天来讲道院讲课的是蓝峰的师兄。这位师兄一脸的风轻云淡,随意的坐在堂前,手中拿着一块三棱镜。

是的,正是一块由水晶打磨而成的剔透三棱镜

这位师兄将棱镜拿在手中,淡淡的说:“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正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当光线通过这个三角棱镜的时候,大家就能看到光的颜色。”

他的话说完,手中的棱镜微微一转角度,窗外的光照入其中,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彩虹。

“我们七彩霞宗,其实就是追逐光的宗门。创派祖师靠着最初的经文,领悟出最初的彩源经,然后经过世世代代的弟子不断努力,终于将彩源经推到神光七重的真经,而其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光的启示。”

师兄在台上慢悠悠的说着,下方的弟子也仔细的听着。这些话他们听过无数次,但是每次听讲,都有新的感悟。

张存道也在听讲,也在思索。

在七彩霞宗,有好几门真经。但是最重要的只有两门。一门是可以修出七道神光的彩源经。另一门,则是可以修出五道神光的五色玄光本源经。

还有其他能修出三四道神光的真经,算得上优秀,却算不上顶级。因为修不出五道以上的同种神光,晋升蕴道的几率就太小了。

既然要学,为何不学最好的呢

张存道学的,就是彩源经。真正的彩源经只有一句话赤橙黄绿青蓝紫,临兵斗者列阵前。

这一句话是最原始的经文,以后一切的发展,都是在这一句经文的基础下成立的。

就比如现在,彩源经被分为赤经橙经紫经等七部,每一部都是大部头,上面记录了如何修行本部功法,而且是事无巨细,事事清楚。

按照分出来的经文修,就能按部就班的修到神光七重,然后再找一门或者两门真经修到神光九重,就能开始寻机缘,想办法晋升蕴道了。

听起来甚是简单,实际上也不复杂。只需要按照攻略一步一步的做,不出任何一点问题,就能晋升

不过有个问题,进入九彩霞宗的人,都是心思纯净的人,而心思纯净之人,聪明人不多。就算有事无巨细的攻略,也需要有人讲解。

实际上,如果不能真正的理解经文意思,就算完美按照经文去修,也只是一个糊涂修士,这修行速度很慢的。

这就像是一道数学题,你套用公式做出来了,但是如果你不理解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下次可能变幻一下,你就做不出来了。

想着想着,台上的师兄话语又变了。

“你们现在修的赤经,对应的是临字。何为临就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方为临。这各阶段,修行最主要的就是感受光,感受光中的热。因为赤,就是热的代表。”

说到这里,有些弟子的眼中就出现了一丝迷茫,尽管修了一两年,但是他们还是没有能理解这句话。

台上的师兄也没有管他们,现在不理解不要紧,慢慢理解就行,修行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临之道感悟赤光,才是经文本意,如果你们能领悟此意,这赤经自然就水到渠成。”

台下的人听着若有所思,然后就有一个人客气的问:“如果是这样,那每日的日光浴,还是要继续”

台上的师兄点点头,说:“然也晒太阳是最好的临之道,也是最划算的修行感悟办法。”

师兄的话总是对的,台下的师弟们听了也纷纷点头。

过了一阵,课程结束。这师兄跳上一只仙鹤的背,乘着仙鹤飞走了。云海中生活着很多珍奇异兽,用赤松松子,能引诱到云海中的仙鹤。如果你和仙鹤关系打好了,就能收服它成为坐骑。

在九彩霞宗,遁光也很流行。但是这里的人认为骑鹤御兽,更显得出修士的高洁之色。心思纯净之人的脑回路,也是很难理解的。

新生课程每七天一次,其余的时间,就是新生们按照赤经的记载自己修行。因为理解的程度不同,新生们修行速度有快有慢,毕业时间也有长有短。

张存道走在路上,一个年轻的男子追了上来,喊道:“张兄等等我,我于你一同走。”

这个人叫韩光希,是一个一年的新生,属于自来熟的性格,很喜欢和刚刚入宗的张存道走一起。

张存道看见他,心中却有些无奈,无他,就是这韩兄是在是太能说家中已经有一个很能说的氐牢了,实际上他并不想多交话痨朋友。

不过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是张存道的性格,他对韩光希微微点头,说道:“韩兄你好,最近可有什么新的领悟”

一说这个,韩兄眉头就皱了起来,他说:“实在没有新的感悟,我每日晒足五个时辰,晒了三百余天,除了觉得阳光刺眼,浑身会热,并无什么感悟。这经文也修得极慢,如今也才护体一重。也不知道何时才能修出赤光”

他开始絮絮叨叨的说着,张存道礼貌的听着,两人来到赤峰峰顶,开始盘腿坐下,迎接日光的暴晒。

晒太阳也不必来峰顶晒,只是今天是讲道日,大家习惯听课后一起来晒太阳,互相交流感悟。

大家的姿势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如同张存道这样盘坐着,有的人则是躺下,还有蹲着的,跳着的,姿势多种多样。

等一面晒得差不多了,大家伙就会自己翻面。这一刻,张存道觉得这地方就像是晒黄豆的,晒好的黄豆,准备去做无添加剂的酱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