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地球去封神

作者:笙箫剑客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两百五十四章 监察、财税与土改

书名:带着地球去封神 作者:笙箫剑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47

也不知道落云宗内部是如何商议的,仅仅一天之后,洛梦璃就再次跟苏秦会面,商议具体的结盟细节。

显而易见,落云宗接受了苏秦的提议。

双方商议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避开出云国,将大量的武器装备从南疆都护府运抵朝歌郡,为落云宗立国做准备。

虽然出云国同意跟南疆都护府开通边境贸易,但想要通过这条渠道将武器装备运到朝歌郡,那是不现实的。

剩下的,只有走海运跟河运。

朝歌郡两面临海,也有不错的海港,走海路倒是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海上太危险。

海洋,可一直是海妖的地盘。

作为妖族分支,海妖的凶残程度比之妖族更甚,一直将海洋视为自家后院,就这都不满足,时不时还会袭击沿海地区。

船只想要进入大海,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此,东大陆的造船业一直都不发达,至今都没能制造出像样的大型船只,颇为遗憾。

因为无法出海,东西大陆之间的交流至今为零。甚至于说,所谓的西大陆只存在于典籍记载之中,到底存不存在都是一个未知数。

因为这,也让不少人心生疑虑。

禹余天好歹是一方大千世界,就算受战斗波及,天地被打碎,那也太小了一点。以目前了解到的疆域,连大一点的小千世界都不如。

总而言之,东大陆之外的世界,一直是个谜。

谁也无法说清。

想来想去,也只能走河运了。

船只从空桑郡出发,一路穿过流沙河,只要小心一点,就能避开流沙、出云两国的眼线,顺利进入朝歌郡。

谈妥了所有细节,苏秦立即踏上归程。

苏秦出使成功,黑衣卫也没闲着,也在行动。

在西境三郡之地,黑衣卫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在三座郡城一一建立起三座情报站。再以此为辐射,向周边府城延伸,继而形成一张紧密的情报网。

参与组建情报站的,既有黑衣卫派出的精干密探,也有半妖联盟从中斡旋,继而加入其中的半妖。

甚至还有一些第五家族影响有限之人,也成了黑衣卫的外围成员。

跟招摇郡、空桑郡一样,西境三郡百姓长期受妖族袭扰,自然也就成了最大的半妖聚集地。

据说,半妖联盟的总部就设在西皇郡。

有此利好,配合黑衣卫已经建立起来的一套完善制度,相信用不了多久,三大情报站就能在西境站稳脚跟,大展拳脚。

于此同时,鉴于东大陆格局变化太快。

乾元已经授权陆炳,着手将黑衣卫的情报网向整个帝国蔓延,甚至从现在起,就要考虑在其他王国设立情报站的问题。

黑衣卫不该是侦查内部的白色恐怖组织,而是乾元布局天下的一张王牌。

另一方面,黑衣卫跟太虚宗的接触也颇为顺利。

没办法,太上紫霄洞玄真经根本就是赵无崖等人的死穴,面对此等诱惑,赵无崖等人无可挣扎,只能乖乖配合。

对修士而言,主修功法高于一切。

在贾诩的安排下,太虚宗门人正在以更积极的态势,参与到楚王府军政事务中去,开始半公开地跟昆仑派打擂台。

此时的昆吾郡,可是相当的热闹。

波云诡谲中,时间悄然进入四月。

往年,这是妖族例行入侵人族的时节,但是今年却异常的平静,各处关隘都静悄悄的,再难看到往日的兵锋。

乾元也已结束巡视,重新回到招摇城。

一轮巡视下来,还是发现很多问题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乾元高估了六司衙门对下面各级衙门的影响力。

乾元发现,一府一县发展的好不好,依赖的还是知府、县令,而不是他辛苦建立起来的条块分割的垂直行政体系。

很多基层衙门看似完成改制,其实只是换汤不换药。

于此同时,地方世家豪族对衙门的渗透,依旧让人触目惊心,只是把一些明面上的勾当转移到暗处。

更隐蔽罢了

在乡镇一级设立的衙门,目的是要建立最基层的衙门,盘活基层,将治理体系的触角延伸到人数最多的农民阶层。

可实际上,很多乡镇依旧是当地乡绅说了算,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贪腐、渎职、鱼肉百姓、官商勾结等破事,仅是在乾元巡视期间就发现不下十起,让乾元被迫当了几回“青天大老爷”。

虽然砍了几颗脑袋,摘掉几个官老爷的官帽,但乾元一点都不高兴,微服私访的把戏说到底不过只是一种粉饰。

这让乾元很是挫败。

乾元不是不知道改革政治体制的障碍,只是没想到,旧有势力会如此顽固,看得见、看不见的阻碍会如此之大。

殊不知,这其实是很正常的。

乾元捣鼓的这一套体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改换衙门机构设置的问题,而是在将封地从一个纯粹的文明型国度向现代国度转型。

这当然没那么容易。

在封地,以六司衙门为首的算是上层建筑,负责总览全局。

府县两级衙门属于中层建筑,既是承上启下,也是各城池的中枢,属于封地最骨干的一部分。

乡镇机构以及村落一级的自治体系,则属于下层建筑。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上层建筑算是搭建起来了,在乾元主导下运行顺畅,已经算是一个小朝廷;但是中层、下层建筑缺位,运行的不尽如人意。

等于是头重脚轻。

因此,回到招摇城之后,乾元就闷在屋子里苦苦思索,如何破解眼下的难题,将政治改制真正落到实处。

只有如此,封地才能迸发出真正的活力。

足足想了三天,乾元才总算整理出了一些头绪,总结起来,就是准备祭出监察、财税以及土改三柄利剑。

乾元首先想到的就是效仿地球,在封地建立起一套监察体制。

朝廷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台,而在封地,黑衣卫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监察百官的角色,只是有些不太光彩,而且一直受到都官司的抵制。

兼且黑衣卫时常要执行乾元下达的情报侦查任务,精力有限,在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上未免疏漏。

这才有了那么多的蛀虫。

鉴于此,乾元准备一边约束黑衣卫的监察职责,一边在明处效仿御史台,建立起一套独立运行的监察体制。

该体制应该有别于御史台,不仅是用来弹劾百官的,而是要监督各级衙门运行,比如是否将都护府制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还是阳奉阴违。

仅凭吏部司的年终考核,是发现不了内里猫腻的。

随着封地范围急剧扩张,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派系丛生,也确实到了建立监察体系的时候了。

时机已然成熟。

其次,是要建立起更加科学高效的财税制度,统一地方财政,攥紧封地的钱袋子,实行现代化的财税制度。

以此,来实现对各级衙门的真正掌控。

往后,郡府县三级财政收入要逐级按比例上缴,再由都护府重新分配,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宏观调控。

各级衙门要实施预算制,不能任意挥霍财政。

这等于掐住了各级衙门的半变脖子,让他们有所顾忌,再不敢对都护府的政令阳奉阴违,糊弄了事。

没钱,可是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最后就是要在乡村实施土地改革,将土地使用权真正交给农民,而不是让那些士绅豪族霸占。

让农民真正当家做主。

这一条是最难的,也是最要命的。但是真要执行下去,又是最能拉拢民心,获得封地百姓真心实意拥戴的。

乾元还是决定碰一碰。

好在禹余天既没有儒家制衡,又是高魔位面,领主权威远甚于地球古代,推行土改的阻力会小很多。

这是其一。

其二,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引进以及工业化浪潮的兴起,封地财富组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工商业渐渐凌驾在农业之上。

那些世家通过商会,已经在分润工业化的利益,这个时候,乾元让他们在农业上做出一点让步,就不算咄咄逼人。

算是打一棒子给个枣。

而且,随着灵气复苏,灵田的作用将越发凸显,普通农田的价值相对的自然就会降低,不再那么惹眼。

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土改,阻力又会小上很多。

因此,乾元准备分阶段执行土改,先拿普通农田开刀,对灵田则暂时搁置。待普通农田的土改完成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要进行下一阶段。

说实话,普通农民把灵田攥在手里,对他们有害无益。有些东西,普通人还是不要去碰的为好。

再多,乾元就没敢想。

光是以上三条,真要执行下去,就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风波来呢。如果不是今年无甚战事,乾元都不敢下这个决心。

而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能借着顺畅的政务体系,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战争动员体系跟战争保障体系,让大军可安心对外征伐。

说到底,还是为霸业服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514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