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王爷并不坏

作者:十步九歌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章 小试锋芒

书名:王爷并不坏 作者:十步九歌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第6章 小试锋芒

第二日,朝廷就颁发一道旨意。封庆王刘文逸为招抚钦差,即刻启程前往安城处理叛军一事。

这道旨意一出,顿时引发了朝堂内外的热议。劝谏蜀君刘文昭的奏章在半日之内便堆积如山。

听说没人看好自己,正在府内收拾行囊的刘文逸不以为然。

“王爷,此去安城,路途遥远,您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李雅云不关心自家夫君此去到底能不能完成天子交代的重任,她只是担心从未出过远门的刘文逸的个人安危。

“王妃,你且放宽心。身边有周通他们这么一帮子人,什么事都不用本王操心。再加上本王可是奉旨出的公差,一路上谁敢碰就算不给我这庆王的面子,难道他们还敢不遵皇兄的圣旨”

“话虽如此,但毕竟这次是王爷您第一次远行。况且又是去靠近边关之地,还是让人很难放心得下。”

一切准备就绪,刘文逸在王府上下的目送之下离开了都城。刚走出城门就被一群人给围住了。

“什么人,竟敢拦庆王殿下的车驾”周通按着腰间的佩剑便挡在了人群前,身后的数十名卫队也纷纷开始警戒。

“我们要见王爷我们家中的后人都在安城当兵。”

马车内的刘文逸正准备开启飞行模式,听到外面的动静,立马就关掉了。

“你们说你们的后人都在安城当兵是王贵的那支军队吗”

“正是王贵将军麾下”

“王爷,我们大家伙家里的那些兔崽子就算是借个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会造反的。还望您能明鉴啊”

“请王爷明鉴”

数十人皆跪倒在地,口开一面。

“诸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你们所请之事,本王已知晓。你们且放心,他们要并非真心造反,朝廷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不过,眼下,他们跟着王贵的确是竖起了造反的大旗,不予以严惩,朝廷威严何在”

“殿下,不知朝廷该如何惩治他们”

“这话问得好。昨日在接到陛下旨意时,皇兄特意嘱咐,那些将士都是我大蜀的百姓。这次也只是受到了一时的蛊惑,才会跟着一起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但只要他们能浪子回头,朝廷也就不会再追究他们了。”

“陛下真是这样说的”众人满脸惊喜道。

“本王的话你们还不相信吗本王是什么身份,当今陛下的亲弟弟,庆亲王。”

“陛下圣明圣明啊”

众人这才放开声喜极而泣。

“我这算不算是给我那位皇兄刷了一波好感下次见着他,得让他好好感谢我才行。”

最后,刘文逸让这里面会写字的人写了一些家书,然后派出一名家属代表跟着自己前往安城招降那些叛军。

而当刘文逸离开都城没多久,勤政殿内,一干大臣全部向蜀君劝谏。

“陛下,庆亲王殿下虽说身份尊贵,但他毕竟没有在朝中领实差,对于军中事务更是不甚了解。此番您派殿下前去招降安城叛军,实在是太过冒险了。”

“王大人的担忧不无道理,还望陛下您三思。”

看着眼前这一群大臣见上奏章不起效果,直接跟自个儿劝谏,刘文昭一阵头大。不过,这些都是他大蜀的重臣,他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不考虑这些高级管理层的心情。

“诸位爱卿,你们所谏,朕已悉知。但现在圣旨一下,庆王已经出发前往安城,要是再收回旨意,只怕是”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自己乃天子,大蜀国君,天子无戏言。圣旨都已经发出去,现在你让他收回来,这将他的脸往哪儿搁

“陛下,臣以为,虽然现在庆亲王已经出发,但您也可以再下旨将其召回来。”

“那不知王爱卿觉得用什么缘由将其召回来呢”这个时候,刘文逸的脸色已经开始变了,语气虽然很平稳,但凡是眼尖一点儿都能看出来不对劲。

“陛下您乃一国之君,只要您的圣旨一到,庆亲王想必也能理解您的圣意。”

这话一出,在场另外几名老臣顿时在心底摇头。就算是想换个人去,也不能这样说啊陛下的确是一国之君,但他同样也是一言九鼎。

正待刘文逸准备发怒,外面太子刘彻带了一个消息进来。

“父皇,宫外传来消息。庆亲王刚出城门就被一群安城士卒的家眷给拦下。”

“陛下,您看看刚出城门就被拦住,微臣就说,庆亲王这趟差事是难以完成。”那名王爱卿没等刘彻把话说完就接了过去。

“王大人,你怎么知道王叔就一定办不了这件差事”刘彻自然还是站在自家亲叔叔的角度,立即就反手质问。

“这肯定是那些家眷们不想让庆亲王前去招降,所以才拦下了庆亲王的车马。”

“王大人,只怕是实情要让你失望了。王叔在得知他们是安城士卒的家眷后,立即便了解民意。最后,告诉他们,父皇准备对安城的将士网开一面,只要他们愿意重新回到朝廷,便既往不咎。那些百姓很是高兴,纷纷让人代写家书,并派出一人跟王叔的车队前往安城,一同协助王叔招降。百姓们纷纷说陛下圣明。”

“彻儿,你那王叔真是这般处理的这消息可否有假”

“父皇,此事现在在城内早已传遍,您和各位大人若是不信,可以随意去城中寻几人追问便是。”

“好好啊文逸这件事办的好虽然还没有到安城招降,但现在已经取得了那些将士家眷们的民心。有此一条,朕相信他此番一定能顺利替朝廷招降那些安城将士。”

当然,刘文昭心里面没说的是:朕的皇弟,在办事儿的同时,还不忘了给自己这亲哥做宣传,自己这些年果然也没白疼他。

事已至此,在场的数位大臣再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刘文逸前往招降一事了。反而有几人开始称赞起了刘文昭他们这对兄弟。皇帝陛下仁慈,庆亲王办事沉稳。有他们在,大蜀强盛之日不远。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