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94章 三问定郑州!

书名: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现在大将军就在城外,速速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迎大将军入城。”鳲

相比较之前,折牧雨还是折牧雨,但是这一次,折牧雨的声音高亢、嘹亮,语速均匀,声音郎朗,掷地有声,清晰的传入了每一个处于城墙或者是城楼之下,义成军士卒的耳中。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城墙之上瞬间变得极为安静,咒骂声,喧嚣声戛然而止。

大多数人的目光看向了折牧雨以及折牧雨身后不远处的那队骑兵,似乎在寻找那位传说中的郭大将军的身影。

少部分义成军的士卒,准确说是袁滋身边的几十名亲卫,则看向了自家的节度使袁滋。

然而此时此刻,袁滋给了他们两个简单的手势。

两个手势之后,他身边的几十个亲卫心领神会,要么取出了携带的弓弩,要么走到一旁,操持起了两架八牛弩。

而袁滋,下达了指示之后,眼睛死死的盯着城外的骑兵,脸上却挂满了复杂的神情。鳲

一个多月之前,东征军路过的时候,为了见到统领大军过境的郭戎袁滋费尽心机,他袁滋恨不得给郭戎磕一个。

结果,东征军在郑州整整三天的时间,收走了义成军驻扎在郑州的骑兵,收走了战马,甚至征调了不少的粮草,但是却一面都没有见到。

刚开始,那些长缨军的军校刚开始还拿各种理由搪塞袁滋,等到到了后面,则根本连掩饰都没有,只要看到袁滋直接就是一句话,大将军不见。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那一支本就是郭戎拿来正面吸引各路势力的,郭戎本人并不在军中

结果当时求之不得,而现在,郭戎却主动出现在了郑州,主动出现在了郑州城下,还要求开门进城。

可是,现在,袁滋却不愿意让郭戎入城,甚至都不希望听到郭戎来到的消息。

事实上,如果有可能的话,袁滋不想让任何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进入郑州城中。鳲

在叛军和大唐开战之前,自己虽然在夹缝中生存,看起来有些憋屈,但是说到底也是一个封疆大吏,郑州、滑州地盘上的土皇帝。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形势和情势都已经变了。

很多事情,人在做天在看,很多事情做到现在的份上,已经无法挽回了,然而认真说起来,袁滋也认为自己是有苦难言。

这一次河北叛军来势汹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50年之前的安史之乱。

当时安禄山麾下河东、范阳、平卢三镇大军也是浩浩荡荡而来,席卷整个中原。

先破中原,再占洛阳,攻破潼关,占领长安。

从河北到河南,从江淮到关中,叛军兵锋之盛,各路的兵马没有敢与之争锋。鳲

在那种情况之下,不止一个人认为李唐一百多年的国祚即将结束,李唐的的王朝就要在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之下寿终正寝。

大量的城池陷落,尤其是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的陷落,导致了海量官员被俘。

在凶神恶煞,凶狠歹毒的叛军的威逼利诱之下,大量的官员投降了安史叛军,部分因为李林甫、杨国忠迫害的官员甚至主动加入了安禄山的大燕。

然而,让所有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要么被杀,要么在玄宗遥控指挥下战败,在东都,长安连续被攻占,大唐看起来彻底没有希望的情况下。

马嵬驿兵变发生,杨玉环被杀,杨国忠被被杀,昏聩的玄宗李隆基退位,肃宗在朔方军的支持下登基。

紧接着,肃宗召回了旷世奇才的明相李泌,重用以郭子仪、李光弼为首的朔方军将领,从唯一可以和河北叛军相抗衡的河西、北庭、安西抽调大量的精锐。

在李泌、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一大批名将,明相的努力之下,硬生生的将已经陷入绝境的大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鳲

随着一大批名将的任用,河西、安西、北庭精锐返回,江淮的钱粮抵达,一点一点将大唐重新救了回来,花费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

虽然安史之后,羸弱的朝廷无力将各地的藩镇收归朝廷,但是至少让整个大唐至少在名义上重新恢复到了朝廷的掌控之中。

而到了那时候,那些个投靠了安史伪朝廷的官员,遭到残酷、血腥清算的,反而那些拼死抵抗的人,最终获得了奖赏,就比如在睢阳死守了半年之久,为大唐争取了机会的张巡。

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是,安史之乱的经验和教训还在,甚至参与了安史之乱老卒还有在世的,就比如曾经和郭戎大战的卢龙老将谭忠。

对于本来就是墙头草的袁滋来说,局势则更加的扑朔迷离,未来之路更加的迷茫和混乱。

河北叛军势大,规模上至少比安史叛军大三成,而且还有吐蕃人在西线的牵制,胜算很高。

但是,因为叛军纸面的兵力强盛,胜率很高,这就是导致自己根本就没有投靠的资本。鳲

就凭借自己这两州之地,六万兵马,主动投降之后要么被一口吞掉,要么处于叛军的末尾,根本就不会受重视。

投靠叛军明显就行不通,或者利益不够大,朝廷虽然危险,但是谁也不敢说李唐就真的没有胜算,就像洛阳、长安连续被攻占之后没有人认为朝廷能翻盘一样。

安史之乱的时候也很危险,扛过了最危险的境地之后,所有忠诚者都得到了超额的回报,所以,彻底倒向朝廷也是一个思路。

然而,投靠朝廷也要看人,投靠一个小卡拉米半毛钱没有,而且还可能成为对抗叛军的炮灰。

在袁滋看来,郭戎就是最合适的投靠人选,结果百求郭戎而不得见。

于是,本来就是墙头草的袁滋,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所有能调集的资源和兵力调集到郑州和滑州。

利用调集过来的兵力,粮草,人员,财富死守两座坚城,把墙头草的风格发挥到极致。鳲

虽然嘴上说了死守,但是袁滋很清楚,死守在这里不过是个形容而已。

按照常理来说,两军决战之前,会不约而同的将隐患去除干净,从而安安静静的决战。

眼前,河北叛军大兵压境,朝廷的兵马也在集结,这时候处于战场中间的墙头草肯定是第一批被干掉的。

但是,袁滋认为,墙头草之所以会被干掉,那是他们的根基不够深,准备不够充分

如果准备的足够充分,无论是河北的叛军,还是朝廷的平叛军,都不会轻易的冒着损兵折将的风险,冒着被对方偷袭的可能,得不偿失的去强攻防御设施完毕的坚固城池。

同样的,袁滋不知道郭戎的部署,也不知道河北叛军的打算,但他知道一点,无论是河北叛军还是朝廷的平叛军那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种规模的决战之后,双方很可能打出香积寺那种惨了到了极点的战斗,战斗结束之后无论谁是胜利者,都必然损失惨重。鳲

到时候,作为墙头草的他既没有得罪双方,又保存了兵力和实力,照样可以做一颗特立独行,稳如泰山的墙头草。

虽然可能会让自己地盘上的平民和大族不满,但是袁滋并不在意。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所有的不满都必然会被压下来,等到双方大战结束,自己从胜利者那里拿到最够的利益之后补充自己的士卒和大族就好。

只能说袁滋是个聪明人,但是袁滋倒霉也就倒霉在了太聪明上。

原本一切都如同袁滋预料的一样。

朝廷确实有准备,所以朝廷方向没有崩溃,反而在有条不紊的调集人员、兵力、了,粮草。

自己的郑州、滑州成为了河北叛军和朝廷兵马的交战场,义成军的士卒和郑州、滑州大族对自己异常的不满,但是叛军残酷暴虐,而且已经兵临城下,在叛军的威胁之下,所有人即便不满意,甚至痛恨自己也必须严防死守。鳲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等到双方大战开始,自己就会身价暴涨。

而且战况越激烈,自己的重要性就会越高,身价就会越高。

到时候自己的身份就不再是一个土皇帝,墙头草,而是会在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想想自己规划的人生轨迹,袁滋甚至还有点小激动。

然而,这时候,叛军突然撤了

毫无征兆的撤兵让袁滋懵了,失去了外部压力之后,城内的局势开始恶化,但是好在还有崩盘,只要朝廷和叛军决战,自己就还是一颗坚定的墙头草,最次也应该是一根坚硬的牙签。

然后,就在等待的时候,郭戎来了鳲

郭戎不仅来了,还派一个小家伙来了一场闹剧,让所有人知道郭戎来的同时,将郑州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外强中干暴露的淋漓尽致。

更重要的是,郭戎并没有率领大军。

城头之上,城墙之下,所有义成军的士卒,都可以看到城外只有区区几百人的骑兵而已,这就使得袁滋很难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把这一切捏造为朝廷大军平叛,毕竟,义成军的士卒们不是傻子。

外强中干被暴露的淋漓尽致,又无法煽动义成军士卒和大族同仇敌忾,袁滋几乎在一瞬间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城头之上,袁滋只能期盼一点,郭戎是带着旨意来平叛的

所以,在自己周围的亲信看向他的时候,他选择了让亲信们强弓劲弩准备。

他甚至幻想,在表明身份之后,郭戎直接宣读一个什么要求自己马上投降的圣旨。鳲

只要圣旨一出,甚至都不要让他读出来,他就可以以此为契机,让自己的亲信们突施冷箭,甚至人死不死都不重要,只要坐实了反贼的身份,他就可以彻底将整个郑州城和整个义成军彻底拖入地狱。

袁滋想的很完美,但是,城外那个他认为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却如同知道他怎么想的一样,直接给了他当头一棒。

“现在大将军就在城外,速速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迎大将军入城。”

这没有任何掩饰,没有任何伪装,没法曲意解读的一句话直接把袁滋逼入了绝境。

且不提别的,郭戎的职务可有河南道行军大总管和河南道黜置使。

而这两个职务就使得他没有任何拒绝的资本。

因为他还没有彻底反叛,虽然做了一个彻彻底底墙头草,虽然面对叛军选择了不抵抗,但是他此时此刻的身份还是唐臣,他麾下义成军的身份还是大唐的兵马。鳲

所以,在听到折牧雨呼喊的时候,袁滋愣神了,在没有人回应的情况下,一切似乎被静止了一样。

然而袁滋愣神,折牧雨却不会愣神,相反更坚定了他自己的信心和判断。

静静的等待了不到十息的时间,折牧雨继续大喝。

这一次声音依旧高亢、嘹亮,但是声音之中已经有些许的不耐烦。

“你们怎么回事为什么还不开门”

城头之上无声。

“大将军旅途劳顿,正准备入城休息,你们在等待什么”鳲

城头之上,有些开始疑惑。

“大将军为了给你们这帮人开脱,专门向陛下请旨意,你们就这么报答大将军的么”

城头之上,出现了少量的骚动,很快开始窃窃私语。

在文盲率超过9成五的义成军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第一时间明白折牧雨话的意思,但是总有一些聪明人。

这些聪明人,很轻松就能从折牧雨这明显带着不满和抱怨的预期中明白郭戎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单枪匹马而来。

郭戎知道义成军当了墙头草

皇帝、太上皇大概率也知道鳲

皇帝、太上皇震怒

也许郭戎也很不满

不论是否满意,无论是否真心,但是郭戎最终选择了劝谏了皇帝、太上皇,而不是落井下石

无论郭戎带着什么目的,但是郭戎最终请旨赦免的义成军之前的罪责

无论义成军之前干了什么,现在义成军已经无罪了,还是大唐的好唐军

无论之前自己什么身份,现在自己是正经的大唐子民,正经的唐军,为什么要把为他们开脱,帮助他们恢复身份的大将军郭戎拒之门外

折牧雨的话音落下,袁滋面如死灰。鳲

环视周,除了几十名亲卫之外,剩下越来越多的义成军士卒看向了自己,本就智慧过人的袁滋知道,自己死定了

“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迎接大将军入城”

下一刻。

“嘭”

护城河上的吊桥放下,城门也在同时开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