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半仙

作者:跃千愁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八十一章 受命于天

书名:半仙 作者:跃千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9

赋论总裁官是当朝大学士罗页文,正坐在首席查看被众判官黜落的卷子,这些落选的卷子多少要过一眼,首先是防误判,其次是有这态度也能让众判官谨慎行事。

来到案前的微胖判官双手奉上卷子,“大人,学生愚钝,这张卷子恐怕还得您亲自来明断。”

有其他判官闻言忍不住回头看了看。

抬眼看的罗页文哦了声,也有些意外。

还是那句话,文无绝对,难以细分绝对的高下,只能判以水准高低。

水准以成来论,一桶水装了几成满的意思,用来比喻学问,十成自然就装满了。

满数为十,又分四个档次。

一张卷子的作答,五成以下的水准评劣,自然也就是黜落了。

十之五六评中,十之七八评良,九和十就是优。

不过一般情况下判官给人评优时,通常都给九成,都会留一分余地,很少给人评十分满意,除非碰到十分优异者,给了也能得到大多人认可,不会遭来太多非议,才会不吝给予,否则就是自找麻烦。

这就是罗页文疑惑的地方,有这么多等级可划分,感觉模棱两可的地方高一点或低一点都可以,判官有这权力,做不了决定是怎么回事当即暂停手上看的黜落卷子,接了递来的那份查看。

看着看着,他眉头忽然一皱,继而又慢慢舒展开来,后又会微微一皱,目中神色颇给人阴晴不定感。

看到最后,似乎反复看了好几遍,最后竟忍不住盯着最后几句话轻轻嘀咕起来,“聚民之地为国,民哀则国衰,佑民者,真国士也。陛下受命于天陛下受命于天陛下受命于天”赋文最后一句话让他反反复复很是念叨了一阵。

此时他才反应过来这篇赋论是怎么回事。

破题没问题,国士能成为国士,是皇帝给的还是天命造就的又或是自己努力来的。

答题正常的论述,就是国士与三者之间的关系。

锁院之后,他看了这么多答卷,都是这种正常的论述逻辑,不是说无君就无国士的,就是奉天承运的,要么就三者兼顾的,唯独眼前这张卷子完全偏题了。

说白了,这位答题者认为国士和三者之间都没什么关系。

这位答题者通篇大论的,不去论述国士与三者的关系,反而在慷慨激昂地解释另一个问题,什么叫国士

遍数古今,一个个早已远去的人物在答卷文字间鲜活了起来,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历史烟云似乎就飘荡在眼前,令人荡气回肠,最后汇聚成一句话,也是考卷上的最后一段话:聚民之地为国,民哀则国衰,佑民者,真国士也

看到这,换了任何判官都会认为,答题者认为国士是在为国为民不为私利的付出中担当起来的,在讽刺那种精致利己的所谓努力,否认与天命有关,甚至否认与帝王有关。

就凭此,判官不看的皱眉才怪,可问题却在最最后出现了神奇的转机:陛下受命于天

若把这一句蒙蔽掉,通篇都是别的意思。

若把这一句加上,通篇骤然翻转,瞬间颠倒了乾坤。

所以哪怕是罗页文也忍不住反复试读确认。

聚民之地为国,民哀则国衰,佑民者,真国士也

谁是真国士后面轻飘飘点出一句,陛下受命于天

于是,整篇答卷的意味定性是,答卷者通篇否认了国士与三者之间的关系,告诉了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士,若真有国士的话,护佑万民者才是真国士,谁有资格守护万民陛下受命于天

若真有谁运承天命,唯有陛下

好不容易从答卷中回过神来的大学士端着卷子忍不住摇头好一阵。

他发现这答卷者偏题偏的离谱,却又偏的没问题呀

头回见识到这样的事,今天算是大开眼界了。

砰隔壁批卷房内突然传来猛然拍桌的动静。

又有人怪叫一声,“好好一个一朝入得君王殿,了却生前身后名,好好好”

这边阅卷的判官都被惊动了,包括罗页文在内,都在面面相觑,原来是隔壁有人在拍案叫绝。

罗页文笑道:“看来李大人是遇上好的诗词了,否则以他的见多识广不会这般失态。”

微胖判官略欠身,“大人明鉴,想必是如此。”

罗页文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又落在了手上卷子上,问:“此卷你怎么看”

微胖判官:“还请大人明示。”

罗页文:“问你,但说无妨。”

微胖判官:“竟敢直评陛下,下官不敢妄议,请大人定夺”

罗页文微笑,一猜就是如此,考题涉及帝王,答题者不可避免也要涉及,但都借古喻今,这直接说陛下二字就是不偏不倚地指当今圣上了,加之是篇奇文,撞上的判官不好定夺可以理解。

但也正因为如此,微胖判官心里是怎么想的,罗页文已经是心里有数了,遇上这种卷子,若不是真觉得好,直接黜落便可,犯不着还拿来给他看,显然内心里是不舍的。

抖了抖手上卷子,罗页文颔首赞许道:“如正道沧桑,如大地苍茫,却又骤然如坐云端,更难得的是,竟能在会试章,我也是头回见识到。字毓灵秀,文采飞扬,荡气回肠,且一气呵成,如此心性,想必其它题目做的也不会差,老夫理当成全”

微胖判官正讶异大学士竟给出如此高的评价,罗页文已经是把卷子往桌上一铺,直接提了批卷的朱笔,跳过下面判官,自己在试卷上亲笔写下了一个鲜红的十字,竟给了个封顶的最高成绩。

涉及当今圣上,下面判官与圣上少见,不敢定夺,罗页文却是经常与圣上见面的,多少知道一些圣上的心思,就凭这突兀冒出的受命于天的字眼,这马屁怕是就要拍进陛下的心坎里,陛下怕是就想让天下人看到。文網

而这通篇文章的前面,怕是又要对了另一批人的胃口。

这人呐,就是这样,总喜欢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

所以不但是奇文,还是篇两边讨好的奇文,他没理由不玉成。

当然,玉成之前他也有些犹豫,心头闪过一个阴影,有点怀疑,此文会不会是那个示意出题者安排的考生,若如此的话,他便要减去一分,将十变成九。

在朝为官,既要生存下去,又想守着一些本心往往便得如此折一般,畅所欲言到最后似乎意识到了不妥,还是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来了个峰回路转。

后来一想,又觉得不是,若是那人安排的考生,便不会推翻那人的出题,于是才放心给了十的评判。

亲自批阅后,罗页文扯起卷子交给了微胖判官,挥手示意就这样,后者领卷退下,回了自己位置上继续批卷

又数天后,当所有考卷全部判卷完毕,要正式罗列会试排名时,四房主考官终于在庭院中碰面在了一块。

罗、李、楚、耿四位大人相视哈哈大笑,忙完了最紧张的判卷,剩下的事情便简单了。

李大人问:“各房头名想必都出来了吧要不,好文共赏,咱们先开各房的头名”

罗大人指着他笑道:“你前些日子拍案叫绝,整个院子都听见了,必是有所得,心里按捺不住了吧”

几人齐哈哈。

笑归笑,事还得办,按李大人说的办并不误事,更不违规,何况大家也确实想看最好的。

于是四房又再次按照规矩合一协作,所有考卷都搬运到了一座大堂内,登记造册的东西也都准备齐全了,人员聚集在了一起,各自分工。

四位主考官又凑了团,不过都拿了一份卷子,一起放在了一张案上,李大人指着自己的说道:“你们的字多,一时间看不完,来,都先来看看我的。”说罢自己还让开了,给三人腾了空间。

另三位大人当即挤在一起,脑袋往中间瞅。

“哟,李大人竟给一首诗判了个满十。”

“呵呵,谁也别说谁,你看看,四份考卷都是满十。”

“没想到啊,本科会试四房居然都不留余地,都给出了判满分的卷子,罕见”

“朝天阙咦,有点意思”

“一朝入得君王殿,了却生前身后名一朝入得君王殿,了却生前身后名”

“好一个朝天阙,题指功名二字作诗,却用短短四句写出了一生,连死后也不落,却又在题范之内,好诗判满十不为过”

闻三人言,李大人捋须摇头,洋洋自得状。

“咦”罗页文忽流露惊悚神色,指着东南西北拼一块的四份考卷,“你们看字迹,是我眼拙吗我怎么感觉这四份卷子出自同一人之手”

此话一出,另三位赶紧细瞅辨认四份考卷的字迹,不看还好,越看越像。

别说他们,连旁听的下官也忍不住围了过来。

李大人忍不住伸手拿起了两份卷子,把两边文字彻底靠在了一起做对比,比着比着嘴里嘀咕,“是很像,至少这两份似乎真是出自同一人。”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