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民国大头兵

作者:热茶来一壶 | 分类:武侠 | 字数:0

128第一二七章 待后人(下)

书名:穿越民国大头兵 作者:热茶来一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21

笔趣阁顶点 www.xbiqudd.com,最快更新穿越民国大头兵 !

信上加盖蒋中正的印鉴,安排两人的活计:着法肯豪森亲自督办第一批十个整理师的整编与兵员轮调,刚到柏林观察过洋月亮的唐劭明替这位新任总顾问跑腿。

塞将军在《陆军改革建议书》中已向蒋进言,鉴于财力物力有限,当先行组建一支不论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无可挑剔的小型示范部队,再分批整编60个师,便足以应对外忧内患。此时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已经完全按照德国陆军步兵师完成编制,是国内唯一一支符合塞克特要求的队伍,然而蒋校长却想把教导总队调上西北前线,拿赤匪磨刀。

此事受到了塞将军和法肯豪森的强烈反对,他们相信这支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投入战场,它的战斗力毫无疑问高居国军各部队之首。不过只要在原始的战斗中多损失一名士兵,教导总队在整军计划中的作用就会打一分折扣。

两位顾问几次三番据理力争,蒋校长陷入了犹豫。把教导总队的精英下方到其他中央系部队,他舍得;将这些宝贝分给人心叵测的地方师,不能不肉疼。“整编完成之后,这60个师里处处都有教导总队的官兵,将来也会像黄埔校军一样,只有一个最高统帅。”这是塞将军和法肯豪森给蒋校长的承诺。

塞将军从未让蒋校长失望。作为回报,蒋校长再次给了他无条件的信任。

“唐上尉虽然机灵,却没有整军调兵的经验,匆忙启用恐怕误事。还是从顾问团挑几个上过中国前线的军官罢。如有需要,我可以让邵姆堡少校帮您。”魏将军身边的人已经不多,可见慷慨真诚。当初他被迫卸任无比气愤,径直解散了副官组,只留梅尔中尉给他处理琐碎事务,就连邵姆堡也是他接下训练装甲兵的新差事后急召回来的。蒋校长放着身边大把亲信不用,偏偏挑上昔日仇敌的儿子,这事不寻常。

“误事?有你看着,我不担心。呵呵,若不是柏林那边催命似的拍电报想把他调走,我也不会想到对付底下那些各怀鬼胎的半吊子军人,用这个八面玲珑的唐上尉能比三个兢兢业业的邵姆堡少校更实用。”迪特里希交给唐劭明的那封元首亲笔信此时正躺在餐桌上,塞将军对赖歇瑙其人并无好感,但他敏锐地嗅出了此人造访南京代表着德国官方暧昧不清的态度发生的明显转变。“这几个月柏林发来的电报我都亲自看过,唐上尉辗转兵工厂、装甲兵团、第二军区参谋部和党卫军保安处,把他们魂都勾走了,各种便宜络绎不绝地送上门来。有这等谈判斡旋的好本事,不用在对付那些官佐上边,未免可惜。”

“不错。底下等待整编的部队官长与其称作军人,不如说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唐上尉有跟他们周旋的能耐,又不是黄埔出身,甚至是昔日顽固军阀的儿子,恰好能传达蒋的变革意味——一切以革命为先,任人唯贤不计前嫌。如此,便可动摇那些抱观望态度的军官。”法肯豪森说得两眼放光,“这些人只要稍有动摇,唐上尉就有机会给他们洗脑,教他们乐于接受,甚至争抢‘空降’兵员,主动改造军队。最了解中国人的永远是中国人,这一点任何一个顾问团的成员都办不到。”

至此,魏将军看出他倆一唱一和,实则早就把一切安排妥当,今晚只是碍于情面通知他一声。塞将军特地让唐劭明办这差事,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给魏将军跟法肯豪森辟一条沟通渠道。

“既然蒋已经批下公文,就如您所愿,办罢。”魏将军说完,将剩下的酒一饮而尽。

法肯豪森发现,没费多少口舌,魏将军跟塞将军的龃龉过节已经烟消云散,魏将军甚至流露出肯帮他的意思,不由对这位顾全大局的纯爷们多了几分敬意。而魏将军想到日后还要一起共事,便刻意在他面前表现得吃软不吃硬。加之法肯豪森能得塞将军青眼,除了比魏将军更善于周旋调停,必然也是有真材实料的军中翘楚,所以他俩得知对方在欧洲战场上带兵打过好几场硬仗之后,交谈变得越发畅快了。而魏将军跟法肯豪森也一致认为,年轻人的精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怕不挤,不怕没有,唐劭明又多了一项别人求之不得的活计,应当深以为荣。

塞将军见他二人如此,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今后有这两人在,倘若不出意外,顾问团、教导总队、中央军校、乃至即将接受整编的60个师,都会按着他那份凝聚无数心血的方案走下去。

与杜月笙初次会面效果不错,唐劭明不着痕迹地占据了主动,但好戏才刚开始。依杜月笙的个性,无论怎么扯民族大义,十块现洋的价码都得让这位深谙商场规矩的流氓大亨心生疑窦。是以唐劭明小心拿捏,先拿出实在的东西吊足杜月笙胃口,然后露出五分精明,三分忠义,二分诡秘,让思虑深重的对方迫切主动地要求分他红利,将两人一同绑缚在美沙酮这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得来的银钱,比他费尽口舌讨价还价得来的只多不少。

至此,唐劭明的圈钱大计已经留足了后手——即便美沙酮赚不到大桶黑金,也可以靠阿司匹林有额外进项,再加上准诺贝尔奖得主多马克正在加紧实验磺胺药,总有一样能起效。

跟小东洋打持久战不止要拼才智勇武,更得拼谁的钱粮多,养得起源源不断的兵马车船。当年国父孙中山起事,不止有胞兄孙眉(注:1)、亲家公宋嘉澍(注:2)不惜倾尽家产资助革命,还有被陈果夫称为“党国理财第一人”的张静江(注:3)按其所需,将电报中A至E五个字母化作1到5万法郎,每每于革命军掣肘之时慷慨相赠。

这种人杰,碰不碰得上需凭运气。唐劭明决定在交到好运之前,先效仿张静江,开辟稳赚大把外汇的门路。当然,有份赚钱没份花也是他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这一点他万不欲走“民国吕不韦”张静江被蒋校长猜忌排挤的凄凉路。唐劭明小心斟酌着分寸火候,他花在这些事上头的心力,比琢磨一号战车改进方案上的多出十倍有余。

唐劭明心里有数,若不是魏将军处处罩着他,别说见杜月笙,连多马克那桩生意也做不成,所以他痛快接下了替法肯豪森帮手的苦差。

魏将军跟下边的兵痞官僚打过交道,知道他们打仗的本事未必高明,但整人的手段层出不穷,免不了敲打唐劭明少说多看,切莫锋芒毕露引人忌恨。

听到这话,唐劭明不禁想到魏将军被蒋校长逼退之事。他明白魏将军的苦心,点头道:“您放心,我不跟他们硬扛。就算遇到海德里希那种阴险的家伙,我也有办法应付。”

“海德里希……上回对付他的招数不准再用!”魏将军冷不丁想到唐劭明猥亵海德里希的前科,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措辞抨击他秀下限的行为,“居然对男人都下得去手,你怎么办到的?”

“海德里希细看之下,也颇有几分姿色……”唐劭明自认为回答得十分中肯,可惜他话没说完,魏将军的眼神已经起了变化。

作者有话要说:注:

1孙眉:是孙中山的兄长,1894年加入兴中会,孙中山革命初期的一部分经费由孙眉负担,竭尽财力,以至倾家荡产。

2宋嘉澍:他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的父亲,是著名传教士,1894年结识孙文、陆皓东等人,倾家捐输巨万支持革命,几次到濒临破产的地步。

3张静江: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乃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巨贾奇人,被国父孙中山称为“二兄”,亦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1903年在巴黎马德兰广场4号开设通运公司,开中国人在法国办公司的先河,此后又在伦敦、纽约设立分公司,“获利之巨,无法估计”。自1907年起,张静江倾其所能资助孙中山及同盟会的行动。一旦孙中山有需要,即在电报中以5个字母代表所需经费的数额(如A代表1万法郎,E代表5万法郎)。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经张静江步步扶持,蒋介石登上了权力顶峰。就蒋介石所言,能够与“国父”相提并论者,唯有张静江一人。“吾谓孙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德;静江待友,其善处在不出微言,使闻者自愧。”这是蒋介石对张静江的评价。

刚看到今年更新的章节列表,洒家被自己的懒惰震惊了!洒家应当悔改……

王霸吧,小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