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来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三十二章 分宁黄家

书名: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来 字数:2.7千字 更新时间:01-08 18:16

咸平五年

进士放榜之日,

一位名叫晏元献的神童应召殿试,被赐同进士出身。

以他为标志,不少抚州临川的士子涌现朝堂,掀起了一派活跃的景象。

客栈中。

不少江南西路的诗人云集,面对科举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其中一个相貌稚嫩,眼神澄澈的少年,便是这一届最年轻的进士,晏元献。

他的左右依次有人落座,俱是来自江南西路的家族。

有南丰曾氏的曾不疑,其父曾正臣,是端拱年间的进士,如今已是江西士人的代表。

只可惜曾不疑这一次科举落榜,显然是尚未到火候。

相比之下,与晏元献同是临川出身的王益之倒是顺利考取进士。

曾不疑心中大为郁闷。

“不疑,这不是还有老夫么”

一道沉稳的声音响起,令得众人齐齐转过头去。

这开口之人他们认得,是分宁县黄氏之人,其名黄子通。

按年龄来算,黄子通的年纪要比他们还要大上两轮,算是老举人了,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殿试落选了。

相较于其他人而言,黄子通无疑是最惨的一个。

一时间,即便是很郁闷的曾不疑,这时似乎找到了慰藉,紧皱的眉宇松懈下来,反倒是宽慰起黄子通。

“黄叔,像您这样能连年中举的人物,在朝廷也不多见。若是出书成册,教化门生,说不得会有不小的机会。”

这话其实本是戏言,他们这帮来自江西的诗人,向来不太受朝中老臣的待见,彼此私下关系甚密,说起话来自然随和几分。

其余众人亦是笑出了声。

黄子通眉头一挑,正色道:“不疑,你还真别说,我的确不打算再科考了。”

此话一出,曾不疑脸上的笑容凝固住。

他面带歉意,朝着黄子通郑重一礼:“黄叔莫怪,是不疑放肆了。”

其余几人同样劝说,显然他们也觉得是自己玩笑过火,适才惹恼了黄子通。

黄子通微微一笑:“你们这群小子,真以为我黄子通是开不起玩笑的人么”

他摇了摇头,解释道:“此事早在来时,心中就已做出决断。我黄家从祖父起耕耘分宁,吾父弃文从商,将科举的希冀交与我。”

“如今我不成器,只想兴建书院,看看能否在子嗣和族人培养出进士来。”

众人见他神色如常,确认黄子通此言乃是发自心底,这才松了一口气。

王益之率先出声:“黄叔若是开了书院,我定将长子送往。”

曾不疑比他慢了半步,却也说出同样的话。

曾王两家是世交,在这件事上相当一致,他们知道黄子通的父亲一辈子弃文从商,后用经商的钱财兴办书院,在分宁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如今再有黄子通这种科举老手,未来的前景可期

晏元献也想插上一脚。

只不过,他看着自己短小的手臂,不由唉声叹气,想到自己还没有儿子可以送过去。

真要等儿子到了适龄的年纪,黄子通是否还在人世都不好说。

众人见状,顿时哄堂大笑。

客栈中弥漫着一股欢快的气息,引得不少行人围观,见到其中有当科的进士,面露敬佩,迅速走开。

李常笑,种明逸,以及一位满头白发的夫子正好走过。

驿馆中的交谈他们自然听到了。

李常笑微微感慨:“分宁黄氏,看来未来的数十年,科举路上可要轰动一场了。”

这白发夫子本名戚同文,是睢阳书舍的夫子,当文自然也选择加入文中书院。

他打量着黄子通,苍老的眼眸闪过一分精明的光:“看来我大宋的书院,又要另起一座山头了。”

说完,戚同文鼓励地看向种明逸:“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活不到那天,明逸,文中书院的名声可就交给你维护了。”

种明逸郑重点头:“既是有同道中人,明逸自当竭尽全力”

李常笑却是面露几分期待:“今年书院的进士中,有一人名叫司马和中,乃是河内司马氏的后代。”

“明年或许还会有范希文,这小子同样是前朝大儒的后人。照这么看,书院的赢面很大。”

他说这话,却不是想要打压什么。

书院给予的是同门关系,但真正涉及到朝廷利益,即便同门之间亦是免不了各自为政。

书院间的比较,更多是一个相互促进的结果。

三个月过后。

鲁国公府。

李常笑领着一个小童打坐,后者穿着一身爽利的道袍,眸子里透着一股子灵气,当真是应验了“面如冠玉”四字。

这是曹起的儿子,曹佾。

至于曹起,他本在宫中研习道藏,在咸平帝登基之后,想着由他来肩负起曹家的兵马威望,于是派其到西北战场,参与平息吐蕃僧人“李遵”的叛乱。

这李遵本是吐蕃高僧,弟子众多,势力做大后利用佛教在吐蕃的威望,煽动信众争夺政权,侵扰百姓。

曹起奉旨前往镇压,李常笑则履行当年与陈抟的约定,亲自领着陈抟的徒孙修行。

至于那一块玉,曹佾早就没有含着了,而是贴身守在兜里。

在李常笑看来,相比猜想于玉本身有什么神异,他更加倾向于,是这一口含玉保住了曹佾体内的先天胎息,炼化传导到人体的道藏,让他天生与灵机契合。

因此在参悟道藏,领悟道法的方面,曹佾无一不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李常笑目视着这小子,脑海中却想着别的事情。

陈抟一脉的“三教布衣”,实质上也是“嫁衣神功”的一种,每一代的传承和感悟会留给下一代人。

按照当年陈嵩伯的想法,本意是让道法底蕴逐年累积,直至无以复加,既是成道之始。

不可否认,这样的办法确实可以保证世代出一位先天,但真正要参悟透一道,只靠着继承前人的积累,显然是不够用的。

正因如此,李常笑并不会传授任何感悟,最多不过是起一个讲解的作用罢了。

“曹国舅,你可得给他们争口气”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更新,第三十二章 分宁黄家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