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道飘渺

作者:一行白鹭上青天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七章 束发成童

书名:大道飘渺 作者:一行白鹭上青天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0:55

李默与丁解一路闲谈,回到了济民堂。

在此过程中,李默了解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极大的增长了见识和阅历。

待回到济民堂后,丁解将出诊时所发生的事,在前堂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济民堂的人当即便带着赃物,前往乡约衙门报官。

这种事显然不是一两次了。

吃完朝食后,李默很快又跟着另一位师兄前往了石寨。

因为石寨的路程较远,出诊再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未时,夕阳下的二人只能打开油纸伞埋头赶路,直到夜里才回到镇上。

“好累。”

李默躺在床上,一动不想动。

他对于自己第一天作为游方郎中的生活感到格外充实,这的确极大增加了他的见识阅历。

不过想到今天的收获,李默又不由得兴奋起来。

于是他翻身从床上坐起,仔细地数了数身上的碎银,距离把小蔓明媒正娶回来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他竟是捂着被子在床上打了一个滚儿,这才笑着长出了一口气。

将碎银子小心翼翼收好后,李默又取出了《三合剑法》,仔细阅读起来。

果然如丁解所说。

所谓的武功,本质上就是强身健体与杀人技。

首先是强身健体部分。

《三合剑法》注重身法的灵活飘逸,书上一共记载了三种强身方法,首先为纵身跃,其次是后移闪,最后是左右摆,修行者需不断练习这三种身法,将呼吸节奏调整至最佳,日积月累之下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身法的灵活度将远超常人。

其次是杀人技。

《三合剑法》上标注了人体的各处关节、脏器、穴位、弱点,以此为基础介绍了三十六种剑招姿势,十二种为致命剑招,十二种为破敌剑招,十二种为防守剑招,这些单一的剑招需要根据经验,灵活组合、相互搭配,攻守兼备。

然后是武功境界。

《三合剑法》将习武之人分为了三个等级,分别为三流高手、二流高手、一流高手。

首先是三流高手,以普通捕快衙役的标准,仅注重强身健体,杀人技招式处于死记硬背阶段,对付普通人不在话下,遇到真正的亡命之徒很可能会方寸大乱。

其次是二流高手,身法力气打磨强悍,可灵活运用各种招式组合,掌握几种拿手绝活,将煞气与直觉结合,身体拥有战斗本能。

至于一流高手,书中只有一句介绍,那就是掌握内力。

最后是江湖经验篇。

《三合剑法》上还讲述了一些治疗跌打损伤、制毒解毒、暗器陷阱、止血保命等江湖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轻易不与人结怨,迫不得已时尽可能要以多打少,出手必要斩草除根。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

“谁啊?”

“我,王盼。”

李默给王盼打开门,小胖子进屋后一脸羡慕道:“当游方郎中好玩吗?”

“嗯,比天天在这里好玩多了。”

听到李默这般说,王盼更加羡慕了。

“真羡慕你啊,不过托你的福,今天我拿着你带回来的赃物报官后,偷偷地溜回家一趟,我堂姐来了,还拿来一些蜜枣。”

“哇!”

面对王盼分享的蜜枣,李默倍感惊喜,拿起一颗在口中咀嚼,顿时露出满足的表情。

这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可算是一辈子也吃不到几次的奢侈品。

王盼见此,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对了,再过两天就是花朝节了,你打算去哪里踏青?”

花朝是中原各国的传统节日,一般来说济民堂也会放两天的假。

而说起花朝,李默不由得想到了赵思蔓,想到了两人之前约定好在河神庙踏青,便脱口而出道:“河神庙大滩那边,你呢?”

“我们一起!”

“好!”

双方约定好后,王盼便笑呵呵地离开了,并将蜜枣都留给了李默。

第二天。

李默跟着济民堂的师兄们出诊了三次,又是充实的一天,回到济民堂后,便被告知后天花朝节,从明天起放假两天,可自由安排时间。

入夜。

李默一个人在屋内专心学习。

虽然所需学习的基础药性、药理内容变少了,但实践经验却在逐渐增多,譬如《三合剑法》上记载的各种伤势,他必须要仔细研究后,结合各种医书给出相应经验总结出救治之法。

一直到深夜,李默才沉沉睡去,但他所期盼的飘渺梦境并未出现。

第二天醒来后,李默并未因此感到失望,他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早早起床后,李默来到师傅门前请安,顺便将自己这两天来所积累的疑问诉说了一遍。

济民堂静悄悄的,众人都已经离开。

张栋梁对于李默的疑问一一解答后,开始有意地传授他一些独门见解,不知不觉已经巳时,到了朝食的时间。

“为师没有记错的话,你应该是束发之年了,既然你的父母都已经不在,身边也没有其他亲人,那便由为师替代你的父母,为你束发成童吧。”

张栋梁起身道:“跟我来。”

李默闻言,不明所以,但还是心怀感恩,跟在了张大夫身后。

两人先是吃了朝食,张栋梁竟是一口气点了二十个包子,又点了两碗清汤面,示意李默多吃些。

这顿朝食足足花了张大夫七十文钱,两人吃得不亦乐乎,李默心中无比感激,他终于彻底吃饱了一次。

吃饱喝足后,就当李默准备回到药房时,却被张大夫叫住。

“急什么?”

李默愣住,随即在张栋梁的带领下来到衣坊。

一名膀大腰圆的妇人主动走上前,对李默的身子测量了一番后,与张栋梁笑着交谈起来。

“张大夫,这位公子的身子骨可真俊,只要好好打扮一下,准保以后能够迷死镇上的姑娘!”

“嗯,就按照他的尺寸,来一套绸缎面料的衣衫,皮料的步靴吧。”

“好嘞!”

女红笑着离开,李默却变了脸色。

布匹面料,可分为锦、绫、绸、缎四个等级,之后是上不得台面的粗布、麻布。

其中的差距,在于丝麻品质和占比工艺。

华安镇只是偏僻小镇,能够穿得起绸缎面料的人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都是粗布、麻布衣服,甚至还会打着层层补丁,许多贫苦人家甚至一年到头都只有一身衣服。

而这一身绸缎衣服、皮靴所需的银两,根本不是李默能够承受的。

片刻后。

张大夫看着面前穿上了青蓝华贵绸缎衫,黑皮行云履的李默,朝气蓬勃地站在自己面前,苍老的脸颊上顿时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好!好!”

“待公子弱冠之年后,再配以贵帽,那就更好了。”

妇人不断吹捧,张栋梁满意笑道:“多少银子?“

“一共十两。“

李默表情僵住,苦涩道:“不知可否便宜些……”

张栋却梁阻止了李默,平静地掏出了银子,随后将一旁呆滞的李默带走,两人一同回到了济民堂。

“束发之后,即为成童,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张栋梁示意李默坐在铜镜前,亲手解开李默的总角,悉心篦头后,取来一只竹簪,一边为李默仔细讲解束发技巧,一边为李默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束发。

这本该是由父母完成的礼仪,今日则由师傅代劳了。

“师傅。“

李默看着铜镜中犹如焕发新生的自己,当他再看向张栋梁时已经泪眼朦胧。

张栋梁笑道:“为师并非安北郡之人,只是七年前奉诏来此教化百姓、悬壶济世,如今此地在大乾国治下,百姓民风淳朴向善,为师也年事渐高,力不从心,本想再坚持两年,待这里后继有人再走,没想到你外愚内秀,提早出师,帮为师解除了后顾之忧,所以为师准备端午后便离开这里,从此安享晚年了。“

李默虽然舍不得老师离开,但也不能阻止老师安享晚年。

张栋梁叮嘱道:“你日后一定要谨遵圣谕,造福一方,切不可失了本心,知道了吗?“

“是,师傅!“

接下来张栋梁开始讲述他在安北郡之外的一些往事,许多都有关于那位乾元圣君的传说。

李默专注倾听。

他心中原本只是一个符号的乾元圣君,在张大夫的徐徐讲述下,似乎渐渐活了过来,让他对于这位活了至少两千余年的在世圣君充满了憧憬、崇敬。

……

花朝前夜,各地会举办夜市。

李默在华安镇的夜市中走着,他先是豪掷八百文钱,为赵思蔓买了一身粗麻布衣,随后又买了一些炒豆子、麦芽糖,最后停留在了一个卖簪子的摊位前。

李默看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簪子,顿时呆住了。

摊主是一位老妇,似乎看出了李默的窘迫,赶忙笑着询问。

“公子可是要买一支簪钗,送给心爱之人?“

李默闻言,顿时脸红,却还是点了点头。

这名老妇身旁,还跟着两个孩童,一男一女,似乎是她的孙子、孙女,调皮地玩耍。

见李默如此,老妇笑着介绍道:“那就对了,我这里都是女子的装饰之物,根据材质工艺不同,可分为笄、簪、钗、步摇等不同的款式……”

李默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些东西,今天算是开了眼界。

所谓笄,可以理解为最简单的簪钗,往往是由一根好看树枝、一块骨头打磨而成,价格也最便宜。

而簪则是相对华丽的装饰物,一般由金玉制成,也有香木、象牙、犀角等材质,搭配宝石装饰。

钗则可以理解为两个簪子。

最华丽的步摇,则堪称奢靡,乃是簪上挂有流苏、翅饰,走路摇摆,一步一摇,荧光闪耀,故为步摇。

李默思索后,花费八文钱,为小蔓买了一根简单的木笄。

手持木笄,李默正要离去,却又想到自己从未见过母亲生前在发髻上戴过饰品,心中顿感思念,便停下脚步道:“要两根。“

老妇闻言,不由得愣了一下,却还是礼貌地又为李默递来了一根木笄。

李默见到老妇神情异样,这才反应过来,知道对方是误会了,赶忙结巴地解释了一番。

“这根是送给我母亲的。”

老妇顿时笑道:“原来如此,难得你的孝心。”

随即老妇又看向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脸慈祥道:“以后你们也要像这位叔叔一样有孝心,知道了吗?”

“知道了,奶奶。”

“嗯,等我长大以后,一定送奶奶一个最好看的步摇。”

听着对方竟然让两个小孩儿叫自己叔叔,李默稍稍有些不适应,想到很可能是因为自己这身新衣服,于是他支付了购买这根木笄所需的八文钱后快步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